中医灸法治疗中风概述

中医灸法治疗中风概述

ID:11115477

大小:2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0

中医灸法治疗中风概述_第1页
中医灸法治疗中风概述_第2页
中医灸法治疗中风概述_第3页
中医灸法治疗中风概述_第4页
中医灸法治疗中风概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灸法治疗中风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灸法治疗中风概述?56?[5]WongMWN,QinL,TaiJKO,eta1.Engineeredalloge—neicchondrocytepelletforreconstructionoffibrocartilagezoneatbone—tendonjunction—Apreliminaryhistologicalobservation[J].JBiomedMaterRes,2004,70B:362-367.[6]陈鸿辉,杨小红,王文,等.物理疗法促进髌骨一髌腱结合部损伤早期恢复的实验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5):291—

2、294.[7]QinL,LeungKS,ChanCW,eta1.Enlargementofre-mainingpatellaafterpartialpatellectomyinrabbits[J].MedSciSportsExerc,1999,31:502~06.[8]贾小林,陈文直,司海鹏,等.超声对兔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作用[J].中华创伤杂志,2004,20:97—99.[9]陈启明,梁国穗,秦岭,等,译.骨关节肌肉系统生物学和生物力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灸法治疗中风概述广州医药2007年第38卷第3期2OO1.498-530.[10]张春礼

3、,范宏斌,吕荣,等.自体和异体肌腱重建前十字韧带后止点转归的组织学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4,24:146.149.[11]LeungSK,QinL,FuLK,eta1.Acomparativestudyofbonetobonerepairandbonetotendonhealinginpatella—patellartendoncomplexinrabbits[J].JClinBiomech,2002,17:594-602.[12]WongMWN,QinL,LeeKM,eta1.Healingofbone—tendonjunctioninabonet

4、rough[J].ClinOrthoRelRes,2003,413:291-320.[13]滕星,王满宜,黄啸原,等.骨一髌腱骨自体移植重建前十字韧带的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491-496.(收稿日期:2007—04—16)?中西医结合?张红梅陈雪功马树田1安徽中医学院(安徽合肥230038);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合肥230001)【摘要】灸法防治中风,取穴以循经取穴和部位取穴,进行补气固本,活血通络综合治疗,灸法多用化脓灸,且注重灸后调摄.【关键词】中医灸法中风中风,包括中脏腑和中经络,即为现代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和头面部感受病邪所致

5、的局部面瘫等疾病.传统中医对中风的治疗方法众多,现就自《灵枢》至《针灸秘录》共63部中医文献中所记载的灸法防治中风的内容归纳简介如下.1取穴法1.1循经取穴:纵览历代灸法文献,在中风治疗方案中取穴以阳明经穴位取次最多,共用384穴次,位居各经之首.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是中风两个最主要的症状,阳明经多气多血,灸治该经的穴位,可以疏通人体的气血,促进痿颓肌肉恢复.例如,从现代解剖学看肩髑穴位于三角肌部位,合谷穴位于拇内收肌部,足三里穴位于胫骨前肌部,这些肌肉多支配肢体若干重要运动,所以多用于治疗中风所致的半身不遂.另外,中风偏瘫主要表现是四肢运动功能的障碍,而人体的

6、运动靠骨骼肌的支持,人体阳面的肌肉远较阴面发达,外侧面的肌肉远较内侧面发达,故阳面,外侧面的肌肉在机体的运动中起着主要作用,因而取穴以阳面,外侧面为主.在三阳经中,少阳在外侧面正中,而足少阳胆经的循行部位和路线又十分广泛,所以取胆经的穴位在治疗中风诸症占重要的地位.常用的腧穴有:听会,风池,肩井,环跳等.从文献可见,督脉,任脉取穴仅次于阳明经和少阳经.中脏腑多有气血亡脱的现象,故当务之急是补阳固脱.督脉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而任脉为生气之源,聚气之会,阴脉之海,是"人之生命,十二经之根本",故在回阳固脱,补气益血时,督

7、任两脉为首选经脉.常用穴位有:丹田,膻中,百会,大椎等.1.2部位取穴: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灸治中风多用局部取穴.头部取穴占各部位最多.例如,百会使用的频次最高,《玉龙赋》:"卒暴中风,顶门百会";《太平圣惠方》有,灸"耳前发际"治疗"半身不遂".而百会和"耳前发际"正分别处在现代焦氏头针的"感觉区","运动区"的上,下点附近,可见古今临床有不谋而合之处.当代靳瑞氏…提出的"颞三针"疗法,也可看成广州医药2007年第38卷第3期对上述取"耳前发际"方法的发展.另外,地仓,颊车和承浆穴,也使用较多,《儒门事亲》说"卒暴中风,目之斜,灸之承泣,口之斜,

8、灸以地仓,俱效."现代解剖发现,地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