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聚苯硫醚发展概况及市场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25卷第12期化学工业2007年12月CHEMICALINDUSTRY·43·聚苯硫醚发展概况及市场分析汪家铭(川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610301)摘要:介绍聚苯硫醚的物化性能、国内外发展概况及供需现状、应用领域和市场前景方面的一些情况。关键词:聚苯硫醚;性能;应用;市场需求分析文章编号:1673-9647(2007)12-0043-06中图分类号:TQ325文献标识码:A聚苯硫醚,又名聚亚苯基硫醚,英文名锡性极佳,在不添加阻燃剂的情况下,在UL94PolyphenyleneSulfide,简称PPS,是一种具有优燃烧性试验中为V-0/5V,是目前使用温度最高的良性能的特种工
2、程塑料,被誉为继聚碳酸酯热塑性工程塑料之一。(PC)、聚酯(PET)、聚甲醛(POM)、尼龙(2)耐化学腐蚀。具有与聚四氟乙烯(PTFE)(PA)、聚苯醚(PPO)之后的第六大通用工程塑相媲美的优异耐化学药品性,能抵抗酸、碱、烃、料,也是八大宇航材料之一。聚苯硫醚中硫原子酮、醇、酯、氯烃等化学品的腐蚀,在200℃以与苯环交互整齐排列的构造,赋予分子高度稳定下不溶解于任何化学溶剂,在250℃以上仅溶于的化学键特性,并易于堆积成热安定性较高的结联苯、联苯醚及其卤化物,且抗蠕变性能极好,晶格子。其树脂通过填充改性、多种成型方法加冷流动性为零,吸水率为0.008%。工和精密成型,制作各种管
3、、板、丝、膜、布及(3)介电性能优良。介电常数为3.9~5.1,介零部件,具有“塑料黄金”之称,可广泛用于纺电强度13~17kV/mm,在高温、高湿、变频等环织、汽车、电子电气、机械仪表、石化专用机械境中具有很高的体积电阻率、表面电阻率,能保设备、国防军工、航空航天、家用电器等领域。持良好的绝缘性能,同时具有较低的电感应率和介质损耗因素。合成聚苯硫醚的工艺有硫磺和苯聚合、对二氯苯和硫磺溶液聚合(硫磺溶液法)、对卤硫酚或(4)阻燃耐磨。氧指数为46~53,在火焰上能燃烧,但不会滴落,且离火自熄,发烟率低于卤硫盐的自缩合、硫化钠和对二氯苯在N-甲基吡卤化聚合物,不需添加阻燃剂即可达到U
4、L-94V-0咯烷酮溶液中缩聚(硫化钠法)、二苯二硫醚在路的高阻燃性标准。填充氟树脂和碳纤维的润滑剂,易斯酸作用下的聚合等多种方法,但目前用于工可大幅提高其耐摩擦磨损特性。业化生产的方法只有硫化钠法和硫磺溶液法两种,(5)加工性能好。可以采用注射、模压、挤出其中硫磺溶液法为我国所特有。聚苯硫醚产品一法加工,成型收缩率和线性膨胀系数较小,吸水率般分为交联型和直联型两种类型。低,其制品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不易变形。虽然熔1物化性能融温度较高,但粘度低,流动性好,结晶速度快,聚苯硫醚是一种具有芳香环,4,4’位带有硫成型周期短,适宜注射成型加工机械强度高、刚性原子的高分子化合物,外观为白色
5、粉末,相对密度大、尺寸稳定性好的薄壁或精密尺寸的制品。1.362,熔点280~290℃,热分解温度在430℃左2发展概况右,具有耐高温、耐辐射、阻燃、低粘度、高尺寸2.1国外稳定性、良好的耐熔剂和耐化学腐蚀性、优良介电性能及耐磨损等特性,其主要物化性能如下[1]国外聚苯硫醚的合成研究已有很多年的历史。。最早是在1888年,由Grenvesse用苯和硫在AlCl3(1)耐高温。经美国UL认证连续使用温度为200~240℃,高荷重热变形温度达260℃以上,收稿日期:2007-11-22在低于400℃的空气和氮气中较稳定,基本无重作者简介:汪家铭(1949-),男,江苏省人,工程师,从事
6、化工量损失,且机械性能在高温下不降低。同时耐焊科技期刊编辑及化工情报信息工作。化学工业·44·CHEMICALINDUSTRY2007年第25卷催化条件下利用Friedel-Crafts反应合成的。19632.2国内年,美国率先提出了以碱金属硫化物和对二氯苯在20世纪70年代,上海华东化工学院、上为原料,在极性溶剂中制取聚苯硫醚的方法,并海合成树脂研究所、天津合成材料研究所、广州取得实验室成果。1973年,美国菲利浦石油公司化工研究院、四川大学等单位对聚苯硫醚进行了的Edmonds和Hill用对二氯苯和硫化钠在极性溶生产与应用的研究开发工作,从小试开始到千克剂中加热缩聚制得有商业价
7、值的聚苯硫醚树脂,级扩试,再到吨级中试至百吨级试产,大大小小取得专利权,并率先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在美国先后上了数十套生产装置,耗资数以亿计。但因德州建成2700t/a聚苯硫醚生产装置,并以商品为在原料精制、聚合工艺、产物后回收、生产成名“Ryton”投放市场,得到各产业部门高端用户本、产品开发及工程放大等方面有很多关键技术的青睐。1985年,菲利浦石油公司专利保护到期没有取得突破,而陆续废弃或只能小批量生产。后,日本东曹-保士谷公司、吴羽化学工业公司、其中,研究最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