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100765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0
《论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自我认同的教学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自我认同的教学策略所谓“自我认同”,是指个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结构中,通过与他人的长期互动,逐渐形成的关于自我的认知。“自我认同”能帮助个人明确而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生活现状、个性特征、心理倾向、生活经历以及理想规划等方面的个体因素。它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自我要求与社会期望的整合。任何个体只有先对自己的能力、兴趣、性向、人格特质、价值系统、性别角色以及其他社会角色有清晰的认知以后,才能运用自己的能力、兴趣、性向和人格特质,根据自己的价值系统来确定自己的目标及前进的方向,从而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并
2、选择和扮演合适的社会角色。因此,自我认同就是一种自我的建构过程,是一种个人动机、能力、信念、生活经历等内在自我建构而成的动态组织。这种结构发展得愈好,则个人越能更好地觉察自己的独特性及与他人的共同性,也越能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并且能在社会上开创出自己的发展道路。高职院校的在校生正处于自我认同形成的重要时期,然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认同危机”。这主要是由内在因素即本体安全、外部因素即社会环境共同作用而导致的。2007年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中指出,职业教育虽然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
3、中国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对职业院校的认可程度不高,而且由于社会上的歧视,导致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蓝皮书指出了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首先,我国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对职业院校的认可程度并不高。职业教育长期以来被普遍认为是“二流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在我国的高考招生层次中位于第四批次或者第五批次,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似乎是高考筛选下来的劣品,甚至不少人认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其技术含量逊色于同等高等工程技术院校,不如他们“精、专、深”。其次,社会上的歧视,导致职业教育院校学生的心理
4、压力较大。据调查显示,各类职业院校的学生都将学历歧视放在第一位,其中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比例最高为56.94%。可以说,高职学生正是在当前这种不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氛围中,感受到了明显的外界给予的歧视与低估,因此,他们根本无法形成良好的自我认同感,从而使他们感到前途渺茫、学习无用、奋发无力。高职院校学生自我认同的危机有多种多样的表现,但归根结底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自我角色转换的危机。在普遍重视和崇尚高等学术性教育的社会环境中,进入高职就读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带有普遍性的较大的挫折。此外,不少高职院校学生
5、对社会发展的走向缺乏准确的把握,对知识经济的特征缺乏清晰的认识,对高职学生的社会定位缺乏理解,这就造成学生在从“中学生”向“大学生”自我角色转换方面出现危机。主要表现为学生不能认可高职教育的价值,自我感觉前景暗淡、十分无奈,结果形成无所事事,只求混一张高职文凭的心态。此外,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下,许多高职学生仍然觉得“升本”、“考研”才是正道,但面对经济和教育制度的种种限制,又感到进一步求学之艰难,于是不断产生对自己当下的受教育场所与层次的排斥与不认同,从而产生较为严重的角色转换危机,严重地影响了积极的自我认同的
6、形成。2.对外在环境和他人的冷漠。由于对学习环境和学习层次的无法认同,以及对自身当下角色的无法认可,许多高职学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漠不关心,对集体事项不闻不问,在集体当中我行我素,或是沉迷于网络等成瘾活动,整日陷于浑浑噩噩的涣散状态中,以致经常出现迟到、旷课等违纪行为。而且,在自卑感的驱使下,这些学生易形成情绪低落、人际关系冷漠、不愿与外界交往的心态。3.关注自我的热情退化。主要表现为缺乏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和规划。据有关单位对210名高职生就“入学后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问题的调查,40%的学生回答“希望有丰富多
7、彩的文娱活动”;55.5%的学生目标不明确。这就说明,大部分高职学生缺乏自我责任意识,没有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更谈不上对自己人生目标、价值和发展方向的认同了。上述存在的自我认同危机,严重影响了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并且进而影响了我国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为解决高职学生自我认同的危机问题,我们必须努力从政策和宣传的角度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转变社会上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歧视风气。但与此同时,我们不能一味等待社会风气的转变和认可,必须通过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消除社
8、会歧视带来的消极影响,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价值和未来的发展路径,从而形成他们良好的自我认同感。1.教师要用“爱心”来对待学生,要用“赏识”构筑教学的情感基础。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的活动,因此,高职院校教师要想在教育活动中“启迪”、“塑造”学生的灵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自我认同的产生,就必须要用“爱心”来对待学生,用“赏识”构筑起教学的情感基础。高职教师必须首先树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