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州地铁换乘车站设计研究探究探析

关于广州地铁换乘车站设计研究探究探析

ID:11081316

大小:45.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07-09

关于广州地铁换乘车站设计研究探究探析_第1页
关于广州地铁换乘车站设计研究探究探析_第2页
关于广州地铁换乘车站设计研究探究探析_第3页
关于广州地铁换乘车站设计研究探究探析_第4页
关于广州地铁换乘车站设计研究探究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广州地铁换乘车站设计研究探究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广州地铁换乘车站设计研究探究探析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广州地铁已开通线路换乘车站的换乘功能、车站的特点及存在问题,找出现阶段换乘车站的弊端所在,总结出将来换乘车站的设计原则及设计方向。关键词:换乘车站;公元前站;客村站;万盛围站;“零换乘”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线网的不断完善,线路间将会形成越来越多的换乘节点。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路网中的“神经中枢”,换乘站的设计是否合理,能否满足换乘功能、客流组织等要求,已成为地铁设计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地铁建设进入了一个误区,过分强调对车站规模、投资的控制,对远期客流分析不足,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根本原

2、则。造成了己运营网络化城市中的换乘车站设计大部分都不理想。针对这一现状,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广州部分换乘车站的具体分析,找出现阶段换乘车站的弊端所在,总结出将来换乘车站的设计原则及设计方向。1、公园前站1.1车站概况25公园前站位于广州市中山五路与起义路交界处,为广州地铁一、二号线的换乘站。车站采用地下三层十字换乘模式,一号线平行于中山五路沿东、西向布置,二号线平行于起义路,沿南、北向布置。一号线和二号线均采用一岛两侧的站台形式。本站地处广州市中心区,是广州市第一座地铁换乘站。1.2换乘设计分析本站一、二号线均采用一岛两侧的站台形式,地下一层为一、二号线站厅层,地下二层为一

3、号线站台层,地下三层为二号线站台层。两线十字相交,进站乘客从岛式站台上车,出站及换乘的乘客由侧式站台下车选择换乘或直接出站,客流组织无交叉重叠,实现了客流单向性。具体客流组织如下:进站客流:乘客由负一层站厅进入一号线付费区或二号线付费区,通过付费区下行楼扶梯进入一号线岛式站台或二号线岛式站台乘车。出站客流:乘客由列车前进方向右侧门下车,进入一号线侧式站台或二号线侧式站台,通过侧式站台两端扶梯直接上行至站厅层。换乘客流(一号线换乘二号线):乘客由列车前进方向右侧门下车~进入一号线侧式站台~通过侧式站台中部楼梯下行至二号线站台层。25换乘客流(二号线换乘一号线):乘客由列车前进方向

4、右侧门下车~进入二号线侧式站台~通过侧式站台中部楼梯上行至换乘平台~通过换乘平台楼、扶梯上行至一号线站台层。1.3车站特点及存在问题本站一、二号线进站、出站及换乘的客流均为单向客流,客流之间不发生交叉。换乘节点宽度大,上行均能实现扶梯换乘,服务水平较高。存在问题是车站规模大,一、二号线站厅层付费区未能连通。2、客村站2.1车站概况客村站为广州地铁二、三号线的换乘站。车站二号线部分位于海珠区新港中路地下,东西走向,三号线部分平行于新市头路,呈南北走向,与二号线十字交叉。二号线为地下两层岛式站台车站,三号线为地下四层岛式站台车站。车站采用十字岛、岛换乘模式。2.2换乘设计分析客村站

5、为地下四层车站,地下一层为二、三号线站厅层,地下二层为二号线站台层,地下三层为换乘平台层,地下四层为三号线站台层。本站采用十字岛、岛换乘方案,具体客流组织如下:25进站客流:乘客由负一层站厅进入二、三号线公共付费区,通过付费区中部下行楼扶梯进入二号线站台或三号线站台乘车。出站客流:乘客下车后由二号线站台或三号线站台通过二号线中部楼、扶梯或三号线两侧扶梯分别上行至二、三号线站厅层。换乘客流(二号线换乘三号线):乘客下车到达二号线站台层~通过站台两端楼、扶梯下行进入二、三号线换乘平台~通过换乘平台南北两侧楼、扶梯下行至三号线站台层。换乘客流(三号线换乘二号线):乘客下车到达三号线站

6、台层~通过站台中部楼、扶梯上行进入二、三号线换乘平台~通过换乘平台东西两侧楼、扶梯上行至二号线站台层。2.3车站特点及存在问题本站采用地下四层十字岛、岛换乘模式。与公园前站的不同之处是二、三号线站厅层付费区实现连通,乘客进入付费区后可直接选择乘坐二号线或三号线,换乘客流则均需经过负三层换乘平台进行两线的换乘,所有的流线均能实现扶梯上下,服务水平较高。25本站存在的问题是对换乘客流量考虑不足,换乘设计存在缺陷。出于对车站规模的控制,本站采用的是四层岛、岛换乘设计,也就是说,在二、三号线之间换乘的乘客均需通过换乘平台,换乘距离长,同时两线的换乘客流在换乘平台出现了交叉重叠。而相对于

7、庞大的换乘客流量,本站换乘平台的尺度显得过于狭小,尤其是在上、下班及节假日等高峰时段,人流拥堵情况严重,换乘平台经常出现“瓶颈”现象。另外,本站两线均采用双柱12m宽的站台,相对于本站的客流量,同样显得较为局促。3、万胜围站3.1车站概况万胜围站是二号线与四号线的换乘车站,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琶洲地块,毗邻琶洲塔。设置在新港东路和规划的新滘南路交叉路口下,往北约650m是珠江前航道。本站是国内首次采用地下两层十字侧岛换乘的地铁车站。在负一层的二号线为地下一层浅埋侧式站台车站,负二层的四号线为地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