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企业社会责任的中西比较及启示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企业社会责任的中西比较及启示论文.freelunication2002年对美国财星1000强的264位CEO所作的调查显示,36%的CEO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意识提高了,12%CEO指出配置更多的资源在社会责任方面,52%的CEO表示若全球的企业善尽社会责任会减缓恐怖主义的发展,这些调查结果显示美国的CEO的社会责任意识已经显著提升。此外,2001年英国伦敦的《社区企业》所做的研究报告指出,欧洲大部分的企业领袖相信适度地把企业社会责任整合到企业的经营中,可以改善企业的绩效。如今,美国约有60%、欧洲约有一半的大公司设有专门的伦理机构和伦理主管,
2、负责处理各种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发生的不正当经营行为所提出的质疑。在这些公司里有正式的公司社会责任履行计划、系统的项目设计、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完善的执行程序与控制系统。沃尔玛公司在2005经历卡特里娜飓风之后,总裁李斯阁发表了《沃尔玛:巨型公司的未来责任》的评论:为了建立二十一世纪的企业,必须要以全新的视野来看待环境、医疗保健、工资、社区等社会责任,并认为作为有责任心的企业公民将会使沃尔玛成为一个更加具有竞争力和革新性的公司。(二)政府积极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美国是较早颁布法律、法令等强制性手段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进行规范的国家,目前美国已经有近30个
3、州相继在公司法中加入了公司的社会责任内容。在美国影响下,法国、英国、德国、荷兰等也在各自立法中确立了倾向于就业、工资、工作条件等问题的企业社会责任。比如法国就调整了企业法并视利润和企业的社会和环境责任同等重要。英国政府也采取了大量的主动政策来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同时调整政府在经济、贸易和其他政策方面的社会责任。日本和德国也对公司法作了部分修改,以突出对相关利益者的保护。此外,西方各国在政府的推动下还成立了旨在推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组织,比较有影响的有美国社会责任商会(BSR)、英国的道德贸易促进会(ETI)、日本的良好企业公民委员会(CBCC)等
4、。各国政府组成的国际组织则进一步推动了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形成,包括AA1000(英国)、SA8000(美国)、CSM2000(德国)等。(三)社会责任审计监督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社会责任审计是评价与报告那些在传统的企业财务报告中没有涉及方面的企业成果及影响,目的是为了全面的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监督企业各方面的工作,保护各企业相关者的利益。美国是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发源地,美国的政府机构如联邦贸易委员会、环境保护局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等社会公共利益监督机构均要求企业提供某一方面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报告。在英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
5、,大型公司的年报平均近半页包含的是自愿披露的社会和环境信息。20世纪90年代这种信息已增至4页,具有特定规模的公司被迫报告有关他们的慈善捐赠情况等具有社会性质的信息并提供有关职员条件和就业实践的可靠信息。法国的社会责任审计报告是世界上最完整也是最有特色的,1977年政府就以正式法令规定企业必须编报“社会责任负债表”,用货币金额揭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在德国,除了要求企业编制“社会资产负债表”以外,还要说明对社会责任目标的实现程度。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现状(一)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较淡薄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企业办社会”的现象很普遍,随着市场经
6、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逐步成为了独立的法人,本应属于社会的职能从企业中分离出去,企业的责任相对有所减少。然而经济全球化时代对企业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责任”,这种要求和前面的企业责任有很大的不同。社会责任是受政府、社会公众、公司职工等的委托,对消费者、职工、社区居民等所承担的义务,而且这种义务不仅需要从法律上强制,更需要企业道德水平和社会意识的加强。近期由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对中国1500家企业进行的调查表明,8%的受访企业设有社会责任部,8%设有可持续发展部,16%设有环境管理部,37%设有公共关系部。数据表明,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没
7、有设置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机构,也就是还没有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的专门一项工作对待。当前我国企业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企业无视自己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作用;较少考虑社会就业问题;较少考虑环境保护;向消费者提供不合格产品或服务;缺乏诚信和公平竞争意识等。(二)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督导不力由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根本原因在于调节企业和社会的关系,政府担当着社会公众利益代表和公共管理结构的角色,因此,政府应该约束和监督企业的社会行为使之履行社会责任。如今我国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关强制性责任的法律,如税收征收管理法、劳动法、环境保护法等。但是社会实际中,很多企业
8、都没有很好地贯彻执行。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已经颁布12年了,然而在许多企业中,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养老保险、超时劳动等有损劳工权益的现象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