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教程考研真题及详解

传播学教程考研真题及详解

ID:11063596

大小:161.06 KB

页数:68页

时间:2018-07-09

传播学教程考研真题及详解_第1页
传播学教程考研真题及详解_第2页
传播学教程考研真题及详解_第3页
传播学教程考研真题及详解_第4页
传播学教程考研真题及详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播学教程考研真题及详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传播学教程考研训练题及详解·第一章   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考研真题与经典训练题一、概念题1.传播学(北京师范大学2003、2007研;华东师范大学2007研)2.信息(复旦大学2005研;厦门大学2002研)3.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论(北京大学2001研)二、简答题1.什么是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为什么说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妨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2.简述宣传与传播的异同。(中国人民大学2003研)三、论述题1.论中国传播学研究的本土化。(浙江大学2003、2005研)2.试述我国开展传播学研究的成就、原则和前景。

2、(武汉理工大学2007研)· 考研真题与经典训练题详解一、概念题1.传播学(北京师范大学2003、2007研;华东师范大学2007研)答: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社会信息系统本身。传播学的研究任务是通过对社会信息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结构、功能、过程以及互动关系的考察,探索、发现和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科学方法,找到社会信息系统良性循环的机制,由此来推动社会的健全发展。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它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它的发展从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

3、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诸多学科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2.信息(复旦大学2005研;厦门大学2002研)答:信息是指消除事物中或事物之间任何不确定因素的东西。包括消息、资料、情报、数据、图像、知识、思想等等。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旨在显示事物的存在状态与变化规律。信息的特性有:①信息的共享性;②信息的扩散性;③信息的传递性;④信息的扩充性;⑤信息的浓缩性;⑥信息的替代性。3.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论(北京大学2001研)答: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论是指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传播观。该理论认为: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

4、是一种辩证的相互作用关系,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除了受到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制约以外,还具有自己的能动性和相对独立性。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论为确立唯物主义的传播观提供了重要的出发点。二、简答题1.什么是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为什么说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妨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答:(1)传播障碍是指阻碍社会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因素,包括结构障碍和功能障碍。如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等。(2)传播隔阂是指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系统的参与者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利益和意识形态,而产生的传

5、播上的无意误解或有意曲解。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的隔阂等。68/68传播学教程考研训练题及详解(3)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地解决,必会影响社会的正常发展,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社会混乱和国家解体。2.简述宣传与传播的异同。(中国人民大学2003研)答:(1)宣传与传播的含义①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

6、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②传播是人类对现实进行的象征性表述,以及这种表述得以成为可能的物质手段和制度条件,它直接表现为信息的社会流动和信息系统的运行。宣传与传播既有联系,也有区别。(2)宣传与传播的相同点宣传本质上是一个传播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传播形态。宣传的主要元素与传播一样,包括传者、媒介、信息、受众和效果。(3)宣传与传播的不同点传播是一个一般的范畴,它概括了人类社会的一切信息传递活动,包括新闻、娱乐、告、书刊评论、公关、宣传、演讲等。而宣传则是一个特殊的范畴,它特

7、指那些借助于各种手段来对受众施加一定影响的有目的的一种传播形态,一般强调其政治含义。三、论述题1.论中国传播学研究的本土化。(浙江大学2003、2005研)答:(1)中国传播学研究的本土化的必要性①传播学只有和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条件相适合才能发展传播学最先出现在美国,对于引进这门学科的其他国家来说,传播学是舶来品。但是,引进不是照搬也不是移栽,而只是一种手段、一种途径,最根本的是要通过引进达到系统了解、分析研究、批判吸收、自主创造、为我所用的目的。如果传播学不与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条件相适应,不在一定的民族土壤上生长

8、出来,不与所在国家传播实践相结合并为其服务,而只是简单地贩卖和照搬,那必然不会有长远的发展,甚至遭到人们的拒绝和反对。②本土化建设是走向世界的前提越是本土的,就越是世界的。对于中国传播学来说,本土化建设既可以增强其学科个性和民族特点,也可以推进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适应传播学研究的国际化趋势。随着中国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