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062595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9
《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影响因素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影响因素研究摘要:利用因子分析法所建立的综合评价农村信息化水平的模型,对我国各省市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评价,结果表明农村信息化社会环境是影响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认为加强政府主导职能,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调节农村信息化建设投资比重等是有效改善发展环境、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策略。关键词:农村信息化因子分析影响因素新农村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938(2012)04-0138-031引言5农村信息化是指将通讯技术,计
2、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农村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中实现普遍应用和推广的过程[1]。发达国家在完成农业工业化、实现农业机械化之后,广泛开展了农村信息化工作,从农业硬件基础设施的操作、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利用,到农产品市场的经营管理,无一不渗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目前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展了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市场贸易,美国是农业信息技术的领头羊,日本、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紧随其后;印度、韩国等发展中国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为迅速[2]。这些国家根据本国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信息化建设,并逐渐形成了自
3、己的特色,在利用农业信息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农民增收、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国农村信息化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村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不断得到应用,但是由于各地区贫富差距较大,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仍处于比较落后阶段,影响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因素仍没有得到深入的分析和有效的控制。2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农村信息化现状分析2.1指标选取本文结合《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指标的统计数据,有针对性的选取了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全社会固定资产对农业的投入、农村移动电话数量、农村家用计算机数量、农村投递线
4、路长度、开通互联网宽带业务的行政村比重、农业技术人员数量、农村广播节目的比重、农村电视节目的比重、农村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参加新农合人数、村民委员会数量、村卫生室数量等共13个指标作为分析因子。2.2KMO和Bartlett检验经SPSS分析得出在KMO检验中KMO=0.772,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为单位阵(见图1),由KMO统计量在0.7以上适合做因子分析[3]可知,本文中所选取的指标适合做因子分析。2.3公因子确定及命名公因子5通过总方差解释可以得出,前五个公因子共可以解释原来31个指标变量88.
5、676%的信息量,基本保留了原始31个指标变量所反映的信息情况[4]。因此,可以选择前五个公因子对全国31个省市农村信息化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做到简化多指标数据结构的目的,有利于对各省市做出准确、全面的分析。[图1KMO和Bartlett的检验]利用Varimax对变量进行旋转后得到旋转成分矩阵[5],对旋转成分矩阵分析可以得出,第一公因子主要包括参加新农合人数、村民委员会数量、村卫生室数量三个因子;第二公因子主要包括开通互联网宽带业务的行政村比重、农村广播节目的比重、农村电视节目的比重三个因子;第三个公因子主
6、要包括移动电话数量、家用计算机数量、农村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三个因子;第四个公因子包括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农业技术人员数量两个因子;第五个公因子包括全社会固定财产对农业投资、农村投递线路长度两个因子。将降维后的公因子重新命名,命名采用公因子对所包含的指标因子进行属性归纳总结的方法,第一公因子命名为农村信息化社会环境,第二公因子命名为农村信息化资源环境,第三公因子命名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第四公因子命名为农村信息化农民素质,第五公因子命名为农村信息化保障环境。2.4计算公因子得分2.55因子得分及地区排名每个地
7、区因子得分的计算方法就是用每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做权数,对每个因子进行加权,然后加总得到每个地区的总因子得分[6]。最后按照得分的多少进行排序,以反映各地区农村信息化的差异水平。计算各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的得分公示如下:F=F+F+F+F+Fλ=λ1+λ2+λ3+λ4+λ5,其中,λ为各主成分初始特征值的解释方差,1≤λ≤5。最终农村信息化建设得分模型为:F=0.379F1+0.26F2+0.172F3+0.099F4+0.091F5由得分模型得到各地区因子得分及排名(见表1)。3全国农村信息化建设水平不足
8、成因分析从总体水平看,农村信息化社会环境是影响各省市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其次为农村信息化资源环境,再次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最终得分,可将全国31个省市分为5类,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第一类包括山东、江苏、河南、浙江、河北、四川;第二类包括陕西、湖北、北京、广东、福建、湖南;第三类包括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西、安徽;第四类包括上海、云南、广西、新疆、宁夏、天津;第五类包括重庆、甘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