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058589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9
《锻造科技精神 闪耀生命之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锻造科技精神闪耀生命之光深圳市卫武光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光生物”)是一家专门从事血液制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85年由深圳市光明集团公司和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合资组建,是国家最早定点的18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之一。1999年获得国家药品监督局颁发的药品GMP证书。27年来,卫光生物扎根深圳,立足全国,放眼世界,始终致力于血液制品的研发与应用。卫光生物不仅拥有强大的科研团队、先进的研发设备以及科学的研发激励机制,而且在科研项目研发工作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2年,人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获“中国生产率科学成果奖”;
2、2003年率先完成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SARS病毒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的研制;2004年“深圳市血液制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落户公司;2008年获“深圳市蛋白质(多肽)分离纯化技术平台”认定;2011年获得广东省“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认证授牌。公司目前积极推进的“静注乙肝特免项目”、“新型狂犬病疫苗项目”、“巨细胞人免疫球蛋白项目”等项目,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7多年来,卫光生物积极响应党的政策,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提高自主创新与研发能力,并将公司的优秀产品专利化、品牌化,在公司范围内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3、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注重信息交流与对外合作,先后与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广州呼吸病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北京大学、军事科学院等十多个科研机构结盟,建立了生物制品的产学研联盟;聘请中科院、高校多位著名专家作为企业顾问;每月派人参加全国性的生物医药产业及学术交流,获取了宝贵的科技信息,同时依托深圳市血液制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依靠公司强大的研发团队和先进的研发设备,加大研发预算投入,旨在不断增强公司的创新科研能力,实现产品多元化与品牌化,推进转型升级发展,走创新发展之路。7尤为一提的是,近年来,卫光生物在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锦才的
4、带领下,不仅有效完善了人才、技术、原料、资金的储备、供应和积累,而且在产品开发、品牌创新、科技创新等方面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目前,卫光生物不仅完成了深圳市血液制品工程技术中心大楼的建设,还与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等6个科研院所联合建立了科研实验室;静脉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不仅完成了临床试验病例入组临床试验的病例观察及临床试验样品的检测,而且临床试验的数据统计也已基本完成,临床报告正在撰写中;凝血因子类产品的研究开发正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巨细胞人免疫球蛋白项目取得了长足进展,准备申请美国和欧盟的国际专利;静注乙免项目临床试验产品已经通过中
5、检院检定;诊断试剂项目完成全部诊断试剂生产车间改造工作;狂苗项目基本确定毒种建库代数;纯化乙型脑炎SPF鸡胚细胞免疫苗的毒种驯化、毒种的各项鉴定工作、毒种的免疫原性测定、毒种稳定性研究、毒种及细胞基质的外源因子检查等工作目前也已接近尾声;政府扶持资金方面,申请国家发改委产业升级扶持资金1685万元已经通过三审;申请广东省蛋白质(多肽)研究开发中心已经通过建设方案论证。所有这些,都为卫光生物立足科技强企,着力自主创新赢得了巨大的市场和广阔的发展空间。2007年9月,深圳市血液制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大楼顺利竣工。27年来,在卫光生物经营班子和全体
6、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以“关爱生命、关爱健康”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克服基础薄弱、条件落后等困难,依靠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由小变大、由弱变强,逐渐成为行业内的标杆企业。7当历史的车轮碾入21世纪,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产品科技含量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都成了企业继续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不二选择。卫光生物深谙其道。27年来,卫光生物按照深圳市光明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部署,始终坚持人才储备,不断加大研发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为企业长期稳步发展
7、夯实了人才、技术、产品研发等基础,为做精做强血液制品产业创造条件。政令畅通,公司管理上下一盘棋卫光生物目前已步入现代企业发展的轨道,并确立了“向管理要效益,向经营要效益,向发展要效益”的发展之道。工作中,十分注重加大对生产经营管理的监督和控制,在工作上各部门密切配合,紧密协同,做到政令畅通,管理上下一盘棋。向管理要效益管理上,卫光生物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引进绩效管理、预算管理、计划管理、精益管理等管理手段,建立全员改善氛围,设立多层次的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创新性,构建高效灵活的运营管理体系。具体来说,卫光生物将“向管理要效益”细化为做好四个“
8、改革”:改革现有的生产经营管理队伍,按职责合理设置公司内部管理机构;改革现有的劳动用工制度,使企业员工真正实现用工上的平等;改革现有的人事任免制度,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