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057683
大小:4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9
《语文新课标学习自测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南城阳光二小语文新课标(2011版)学习自测题姓名任卫星分数一、填空题。(20分) 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语文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的整体提高。 4.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5.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写字,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6.能用
2、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 7.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三学段定位于习作。 8.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 9.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10.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二、单项选择题。(30分) 1.语文新课标的目标体系中,九年一
3、贯四个学段是一个纵向结构,此外,还从五个方面设计了横向结构。以下哪项不是横向结构中的内容(B) A、识字与写字B、汉语拼音C、口语交际D、综合性学习 2.下列哪项不是语文新课标的教学建议(B) A、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B、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C、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与综合性D、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下列哪项不是语文新课标评价建议(B) A、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B、努力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C、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D、突出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4.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
4、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A) A、语文实践B、知识传授C、积累感悟D、语感训练4 5.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D)、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A、潜移默化B、训练C、熏陶D、积累 6.汉字识写兴趣的培养难以通过如下途径实现(D)A、与写话、习作的结合B、与阅读的结合C、科学的分析字理D、与反复书写结合 7.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是在哪个学段提出的要求(A) 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 8.关于写字评价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B) A、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
5、。 B、第三学段要开始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 C、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 D、对学生写字学习情况的评价,当以本标准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字表一”为依据。 9.阅读教学是(C)之间对话的过程。 A.学生、教师B.学生、教师、文本 C.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D.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 10.“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这是(B)阅读的要求。 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 11.在第三学段学生开始学习阅读简单的(B),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6、A、连续性文本B、非连续性文本C、数字化文本D、所有文本 12.小学生毕业时课外阅读总量应不低于(B) A、80万字B、100万字C、145万字D、260万字 13.第二、三学段,课内习作每学年(C)左右。 A、8次B、7次C、16次D、14次 14.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C) A、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B、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要讲授口语交际知识。 C、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D、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15.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表述有
7、错误的一项是(D) A、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B、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4 C、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D、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跨学科学习,但不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 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