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市小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仪征市小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ID:11050092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9

仪征市小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_第1页
仪征市小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_第2页
仪征市小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_第3页
仪征市小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_第4页
仪征市小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仪征市小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仪征市小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安徽农学通报,AnhuiA.Sei.Bul1.2011,17(09)71仪征市小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朱志凌孔祥英(仪征市农业委员会,江苏仪征211400)摘要:阐述了仪征市小麦生产的概况以及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与措施.关键词-仪征市;小麦生产;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5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1)09—71—02小麦是仪征市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万hm,占粮食面积的40%,总产9万t,占粮食总产的30%.2004—2010年小麦单产连续7a增产,2010年达322kg/667m,创历史新高.但因诸多因素,我市小麦单

2、产仅达全省平均水平,在扬州市排名最后,并且品质不稳定.我们通过调研分析,对提高我市小麦单产和品质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初步的发展对策与措施.l小麦生产现状1.1面积稳中有升2004年至2007年我市小麦种植面积从1.36万hm上升到2.09万hm,2008年因行政区划调整面积减至1.81万hm,2010年又扩大至1.93万hm.种植面积稳中有升的主要因素是:2003年后由于中央惠农政策力度逐年加大,国家实施良种补贴,保护收购价逐年凋高,加之单产提高,种麦比较效益增加等,有力地调动了农民的种麦积极性.1.2单产逐年提高全市小麦平均单产2004年275kg/667m,2010年上升到322kg/66

3、7m,7a单产提高了17.1%.总产由5.60万t增加到9.05万t,增幅达61.6%.全市涌现了一批单产400kg/667m以上的规模示范片,2008—2009年由仪征市农技推广站实施的高产攻关田,省实产验收单产达507kg/667m,典型田块单产达526kg/667m,创仪征小麦单产最高记录.1.3麦作方式多样我市历史上以稻茬耕翻种麦为主,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全市推广免少耕机旋种麦,被广大农民所接受,成为主要麦作方式.实践证明免少耕机旋种麦既有效解决了耕翻碎垡工作量大,耗时多的难题,又能确保播种深浅一致,提高播种质量.近年来机械条播,撒播,稻套麦在我市示范应用,种植方式趋于多样,逐步

4、向机械化种植方向过渡.2010年免少耕,机条(撒)播,耕翻和稻套麦4种主要种麦方式的面积分别有1.61万hm,1333.33hm,1000hm,666.67hm..1.4品种不断调优由于仪征独特的自然资源,被划定为全国弱筋小麦优势产区之一.近10a来,全市弱筋小麦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品种由早前的中筋小麦为主体,逐步过渡到以弱筋小麦为主体品种.目前全市主推弱筋小麦品种为扬麦l3,扬麦15,种植面积达1.73万hm,弱筋小麦优良品种种植占全市小麦总面积的95%以上.1.5效益稳定提高我市小麦生产中机械化,轻简化程度高,花工少,90%以上小麦实行免耕播种,97%以上机械化收获,从种到收平均667m用工

5、2~3个,与同季节的油菜相比,无需育苗移栽,加之常年雨水充沛,正常年景无需灌溉,病虫害防治成本低.因此,小麦已经成为粮,棉,油,瓜,果,菜等所有作物中最省工,劳动生产效率最高的作物,适应了农村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产业转移的现实状况,也是小麦面积和效益相对稳定的重要保证.由于我市小麦品质改善,粮食收购部门连续4a都以高于国家托市收购价收购,667m平均净利润保持在170~300元,每个工日的现金收益连续3a达70元以上.2存在问题2.1茬口一早一晚,严重影响播种质量仪征稻茬小麦占98%以上,2/3的种麦面积在丘陵山区,其区域水稻以杂交中籼为主,成熟早,9月中下旬收获,而本市小麦播种适期在10月25日

6、一1月5日,其间有1个月时间大田裸露,期间正逢本地降雨较少气温较高,水份蒸发量较大,多数年份至小麦播种时,因墒情不佳,整地质量差,播后难以齐苗,全苗,严重影响播种质量.相反,沿江圩区由于大面积种植迟熟粳稻,加之近几年来农民自发种植直播稻,导致水稻腾茬时间逐年推迟,粳稻收获期正好与小麦播种适期相接,部分地区甚至相互重叠,由于抢季节也不能做到精耕细作,精量播种,普遍存在着播种粗放,播量偏大,播种均匀度不高等问题,导致适播无适苗,迟播迟苗,麦苗素质低,分蘖不同步,冬前生长量不足.2.2土壤质地和肥力差异大,水利设施老化.导致产量不平衡由于我市地处宁镇扬丘陵,全市2/3属于丘陵,沿江圩区和丘陵山区的土

7、壤质地差异极大.山区以黄粘土为主,土壤瘠薄,有机质少,氮,磷,钾含量低,耕层较浅,小作者简介:朱志凌(1961一),男,江苏扬州人,高级农艺师,从事作物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收稿日期:2011—04—1172安徽农学通报,Anhuingri.Sci.Bul1.2011,17(09)麦苗期难以形成壮苗;沿江圩区以棕淤泥土为主,土壤肥沃,但部分地区由于沟系配套不完善,排水不畅,地下水位较高,易发生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