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楚辞对汉赋的影响

论楚辞对汉赋的影响

ID:11047118

大小:7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09

论楚辞对汉赋的影响_第1页
论楚辞对汉赋的影响_第2页
论楚辞对汉赋的影响_第3页
论楚辞对汉赋的影响_第4页
论楚辞对汉赋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楚辞对汉赋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楚辞对汉赋的影响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2年第》期(社会科学版)收稿日期:2””2”9”9作者简介:孟修祥(19《》)),男,荆州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教授,文学硕士;梁惠敏(19《8)),女,荆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讲师。论楚辞对汉赋的影响孟修祥1梁惠敏2(1荆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湖北荆州434”2”;2荆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湖北荆州434”2”)摘要:汉赋“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汉大赋铺张扬厉、结构宏大、语言华丽、句式工整,这种审美情趣和特点直接受楚辞的影响,故有“楚艳汉侈”之说;抒情赋以《楚辞》为模仿

2、对象,具有抒情述志,注重音韵节奏而篇幅不长等特点,它直接脱胎于《离骚》、《九章》。一方面是因为统治者需要歌功颂德,文人以辞赋创作作为进仕的手段;另一方面文人生活的困顿与挫折,诸多悲剧性的人生遭际,需要以辞赋写志抒情,楚辞也始终在赋家创作中起影响作用。以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为代表的以描写皇宫帝苑和帝王巡狩游宴为主要内容的汉大赋得楚辞之形,以贾谊《吊屈原赋》为代表的以抒写个人情志为主的抒情赋得楚辞之神,二者对楚辞各取所需而面目各异。关键词:楚辞;汉赋;影响;接受分类号:I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3、”3-8”19(2””2)”》-””《3-”》《楚辞》是中国文学的源头之一,自它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它与中国文人的不解之缘。因为它最先代表着文人,以最为强烈的印象,把当时许多复杂的社会状貌和诗人自己内心极其复杂的思想情感、心理气质、人格个性,以最为激动人心的方式表达出来。《楚辞》以其所具有的独创的艺术形式,记录下了以屈、宋为代表的诗人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感受与体验,它们成为后世文学艺术模仿的原型,它们在中国文学史上所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是任何人都难以估量的。王逸《楚辞章句》指出:屈原之词,诚博远矣。自终没

4、以来,名儒博达之士,著造词赋,莫不拟则其仪表,祖式其模范,取其要妙,窃其华藻。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这是比较全面而且是最早论述《楚辞》对后世影响的话语。王逸注意到名儒博达之士著造词赋,模仿《楚辞》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模式、艺术构思及华丽词藻,但王逸并非是在对《楚辞》的影响作系统而具体的论述,就王逸所处的时代来说,还只能算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孕育着文学自觉时代即将到来的阶段,他对《楚辞》业已产生的影响作了足够充分的说明,并且独具只眼地作出了《楚辞》“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

5、灭”的预言。后有刘勰《文心雕龙·辨骚》一篇,比较系统充分地论《楚辞》之成就与影响。我们截取其中这样一段话:自《九怀》以下,遽蹑其迹;而屈宋逸步,莫之能追。故其叙情怨,则郁伊而易感;述离居,则怆怏而难怀;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候,则披文而见时。是以枚贾追风以入丽,马扬沿波而得奇,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刘勰论《楚辞》之影响与王逸有所不同。他注意到屈、宋所抒发的对现实的抑郁之情怨,离居时的悲伤感怀,描写山水的生动形貌,以及时令节侯的变化等等,也得出了肯定性的结:楚辞将“衣被时《3人,非一代也”。作为一代之文学

6、的“汉大赋”,主要是为汉王朝统治者“润色鸿业”的需要而出现的。司马迁《史记·平淮书》云:“汉兴七十余年之际,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禀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国家强盛,民生富足,与这种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汉赋应运而生。在汉武帝时代,从皇帝公卿,到文人学士,直至地方官吏、行伍将领皆有赋作问世。到汉成帝时,仅献给皇帝的赋作就“千有余首”,而楚辞中铺张扬厉、惊采绝艳的特点正好适合了汉赋创作的借鉴要求。所以《文心雕龙·诠赋》说:“及灵均唱骚,始广声貌,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文学的影

7、响与接受有其自身的规律,当一个新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形成一种文学需求时,这种文学自然应运而生,它也会自然地接受和选择已有文学成就中适合于自身发展的经验,过去已有的文学创作模式、主旨情调、意象原型、语言风格等等,必然对新的文学创作起到影响作用,楚辞对汉赋的影响就是如此。最早把汉赋之源与楚辞联系起来的是西晋的皇甫谧,他在《三都赋序》中说:“诗人之作,杂有赋体。子夏序《诗》曰:“一曰风,二曰赋。故知赋者,古《诗》之流也。至于战国,王道凌迟,风雅寝顿。于是贤人失志,辞赋作焉。是以孙卿、屈原之属,遗文炳

8、然,辞义可观,存其所感,咸有古《诗》之意,皆因文以寄其心,托理以全其制,赋之首也。”因为班固在《两都赋》中提出了“赋者,古《诗》之流”的观点,所以皇甫谧借用其说。但是,他特意评价荀子、屈原的辞赋创作,明确指出了“贤人失志,辞赋作焉”,失志是贤人创作辞赋的动因。“因文以寄其意,托理以全其体”,所以成为赋体文之首,也就是赋体文的源头。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云:“自汉至魏,四百余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源其流所始,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