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040207
大小:4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9
《运动性疲劳再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运动性疲劳的再认识FurtherUnderstandingoftheExerciseFatigue窦泽方DOUZeFang摘要:一个世纪以来,运动性疲劳一直是体育科学研究中重要的课题,众多学者就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对运动性疲劳进行研究与探讨,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如今我国的中医在运动性疲劳中的理论与实践大大丰富了其理论内容。尽管如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只有不懈地努力,弄清它的本质——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也只有认清它的本质后,才可以更科学的测定方法以及更有效的恢复与预防措施。关键词:运动;运动性疲劳;再认识Abstract:Exercise
2、fatigueisalwaysakeysubjectofsportsscienceforacentury.Manyscholarshavehadmanyvaluableresultsfromvariousaspects,thestudyofexercisefatigueandtoexploreitsaspects.Nowthedoctor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heoryinexercisefatigueandpracticeinourcountryhasgreatlyenrichedthetheoreticalconte
3、nt.Inspiteofthis,thestudyoffatiguestillneedfurther,Onlyconstantefforts,makecleartheessenceofit----Themechanismofexercise-inducedfatigue,onlyrealizetheessenceofit,themeasurementmethodcanbemorescientificandmoreeffectiverecoveryandpreventionmeasures.Keywords:Exercise;Exercisefatigue;
4、recognition1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分类1.1运动性疲劳概念的界定现代医学自1815年莫索(Mosso)研究人类的疲劳开始,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了。许多著名学者从多种视角采用不同手段广泛研究疲劳,并先后给疲劳不同的概念。在1915年他就提出了:疲劳是细胞内化学变化衍生物导致的一种中毒现象;1979年,Karpovich把疲劳定义为:“疲劳是工作本身引起工作能力下降的现象。”全国体育院校统编教材《运动生理学》对疲劳的定义是:“由于活动使工作能力及身体机能暂时降低的现象。”在1982年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上,对疲劳的概念取得了统一认识,即疲劳是:“机
5、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这个定义的特点包括两条:(1)将身体疲劳时各组织器官的运动能力和机能水平紧密结合评定疲劳的发生和疲劳程度;(2)更利于研究需要选择方便的客观生化生理指标(如最大摄氧量、心率、血乳酸、血尿素、血红蛋白等)评定疲劳。这一机理全面解释了运动性疲劳: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了机体运动能力暂时性下降,但经过适当的休息和调整以后,可以恢复原有机能水平的一种生理现象。中国传统医学对于疲劳的认识由来已久,传统医学认为:过度运动导致的疲劳,易于伤及人体的气血。《素问·举痛论》“劳则气耗,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
6、气耗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五劳即有一为疲劳:“五劳者,一曰智劳,二曰思劳,三曰忧劳,四曰心劳,五曰疲劳。”张介宾《类经·虚损当辨阴阳论》曰:“凡劳伤之辨,劳者劳其神气,伤者伤其形体……。”1998年在《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与诊断研究》中张世明教授阐述了运动性疲劳的本质,指明运动性疲劳是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疲劳证候,具有各自的项目特点,与内伤虚劳的发生密切相关,其本质是脏腑功能下降或失调和精血不足。也就是说疲劳发生是机体的一个生理性、功能性适应过程,并非病态,出现的各种症状都是短时间的,可通过自身调节消除或主动调养轻松恢复。1.2运动性疲劳的分类现
7、代医学根据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制、产生部位及表现等的不同,对运动性疲劳进行了4种分类:1.2.1根据疲劳的发生机理,划将运动性疲劳划分为:中枢疲劳:在运动性疲劳的发展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起着主导作用。枢疲劳发生的部位起于大脑,止于脊髓运动神经元。表现为缺乏动机,中枢神经系统的传递或募集发生改变。疲劳的产生实质是中枢神经的一种维护性抑制,以防止机体发生过度的机能衰竭。神经-肌肉连接点疲劳:运动中枢是神经和肌肉之间连接并传递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收缩的关键部位,也是引起疲劳的重要部位。外周疲劳:外周性疲劳发生于神经肌肉接点至无骨豁肌收缩蛋白。外周疲劳包括接点传递、肌肉
8、点活动和肌肉收缩能力下降。1.2.2根据疲劳具体表现,将运动性疲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