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动性疲劳与恢复

浅谈运动性疲劳与恢复

ID:21580910

大小:8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3

浅谈运动性疲劳与恢复_第1页
浅谈运动性疲劳与恢复_第2页
浅谈运动性疲劳与恢复_第3页
浅谈运动性疲劳与恢复_第4页
浅谈运动性疲劳与恢复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运动性疲劳与恢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体考生运动性疲劳与恢复姓名:徐燕婷单位:南昌市第十二中学电话:18870099562摘要运动性疲劳是人体由运动弓胞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运动员到一定阶段时肌体必然出现的一种生理功能变化现象。如果没有及时恢复,或加以控制,会导致疲劳过度。体训生应对体考的训练强度一般都比较大,除了训练,他们还有文化课的学习,所以,找到合理的方式及时消除疲劳,更好的座对下一步的训练,及保证充足的精力上学好文化课是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来江西省体考项目的训练特点,及体训生曰常学习训练安排,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提出消除疲劳促使机能恢复的有效措施关键字:运动、疲劳、消除1.运动性疲劳的定义运

2、动性疲劳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机体的技能能力或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水平上的生理过程。运动性疲劳是由运动一起的一种特有的生理现象,这一疲劳概念的特定是:(1)、把疲劳是体内组织和器官的机体水平与运动能力结合起来评定疲劳额发生和疲劳和疲劳的过程;(2)、有助于选择客观指标评定疲劳,如心率、血乳酸、最大吸氧量和输出功率在某一特定水平上工作时,单一指标或多指标同时改变都可以来判断疲劳2.运动性疲劳的判断运动性疲劳的判断方法有很多种,介于中学条件有限,简单科学的判断方式,是我们体育老师还设有学生都必须掌握。对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运动性

3、疲劳,通常采用以下几种判断方法:2.1主观感觉判断瑞典生理学家冈奈尔•鲍格在1973年研制了主观感觉等级表(表一),具体测试方法是:锻炼者在运动过程中根据RPE表指出自我感觉等级,以此来判断疲劳程度。如果用RPE的等级数乘以10,相应的得数就是玩成这种负荷的心率。RPE主观运动感觉6安静7非常轻松89很轻松1011轻松1213稍费力1415费力1617很费力1819非常费力20表-主观体力感觉等级表2.2测定运动心率心率是评定运动性疲劳最简单的指标,一般常采用基础心率、运动后即刻心率、和恢复期心率对疲劳进行珍断。2.2.1基础心率基础心率正常情况下都相对稳定,如果大运动负

4、荷训练后经过一夜的休息,基础心率较平时增加5〜10次/分以上,则认为有疲劳积累现象,如果连续几天持续增加,则应调整运动负荷2.2.2运动中心率按照训练适应理论,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若一段时期内从事同样强度的定量负荷,运动中心率增加,则表示身体机能状态不佳2.2.3运动后心率恢复人体进行定量负荷后心率恢复时间长,表明身体欠佳。如进行30秒20次深蹲的定量负荷运动,一般心率可在运动后3分钟内完全恢复,二身体疲劳时,恢复时间明显延长2.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3.1衰竭学说衰竭学说认为疲劳产生的原因是能量物质的耗竭。其依据是,在长时间运动中,产生疲劳的同时常伴有血糖浓度降低,补糖后

5、,工作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衰竭学说并不能解释所有项目弓I起的运动性疲劳的原因3.2堵塞学说堵塞学说认为,疲劳的产生是由于某代谢产物在及组织中堆积造成的。其次依据是疲劳是肌肉中乳酸等代谢产物增多,由于乳酸堆积而引起肌组织和血液中PH值的下降,阻碍神经肌肉接点处兴奋的传递,影响冲动传向肌肉,抑制果糖磷酸激活酶活性,从而抑制糖酵解,使ATP合成速度减慢3.3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该学说认为疲劳是由于机体内PH值下降、水盐带谢紊乱和血浆渗透压改变等因素导致人体失水带走人体工作必须的离子3.4保护性抑制学说认为运动性疲劳是由于大脑皮质产生了保护性抑制。运动时大量冲动传至大脑皮质相应

6、的神经元,使其长时间兴奋导致耗能增多,为避免进一步消耗,便产生了抑制过程,这对于大脑皮质有保护性作用。3.5突变理论爱德华兹根据肌肉疲劳时能量消耗、肌力下降和兴奋性丧失三维空间关系,提出了肌肉疲劳的突变理论。他认为运动性疲劳是由运动过程周末和上述三维空间关系改变所致的,该学说避免了用单一指标来研究运动性疲劳的缺陷3.6自由基学说从氧自由基一脂质的氧化、内分泌调节机理下降、保护性抑制轅方面对运动性疲劳进行了综合的解释上述的几种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的假说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的观点。运动性疲劳是体内的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必须综合分析和认识,消除运动性疲劳也必须根据运动方式、强度、时间

7、,运动者个体差异等因素来采取有针对性的消除方式及合理的解释2.运动性疲劳消除的途径4.1充足的睡眠睡眠是人在24小时内发生周期性的需求,它可以消除疲劳、恢复机体能力。在训练中要保证质量,更好地提高运动成绩必须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深度。因为睡眠是机体各器官系统活动下降到最低水平,物质代谢减弱,仅维持代谢水平,这时的合成代谢有所加强,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逐渐的以恢复。中学生由于文化课学习任务繁重,大多数地区中学还有晚自习,早起晚睡是现在中学生的常态。体训生每天晚上在学习任务完成后,应该积极入睡,保证好自己的睡眠。3.2运动后的整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