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022579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9
《对物理习题教学中“一错再错”现象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物理习题教学中“一错再错”现象的思考摘要:物理习题教学中“一错再错”现象非常普遍.教师总是把责任推到学生身上,认为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或者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很少去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实际上,学生“一错再错”现象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教师的“教”也起着关键的作用.中国9/vie 关键词:物理;习题教学;一题再错;学生讲题;认知冲突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往往会有这样的困惑:就是学生的错题,明明课堂上订正过,可为什么下次遇到相类似的问题,有的甚至是原题仍有相当多的学生依旧错误不断.此时,教师往往把责任推到学生身上;认为
2、学生上课没专心听讲;课后没有认真思考,等等.而教师却没有从其它角度去深思“一错再错”的原因?在教学中如何避免和矫正这一现象呢?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的.习题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熟练、活化物理知识与物理技能,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方法与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需要创造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内化与外化的活动,完成对知识的同化与顺应,
3、从而来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发现,学生“一错再错”现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比较多.绝大部分老师都是从“教”与“学”角度去分析产生“一错再错”的原因以及矫治方法,有理论有实践.而“一错再错”现象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研究很少,笔者通过习题教学中一道常见问题与同行探讨. 1习题呈现 原题如图1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止放置一长L=1.6m、质量为M=3kg的木板.一个质量为m=1kg的小滑块(可看作质点)放在木板的最右端,m和M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今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g取10m/s2).
4、(1)要想把木板从物体m下方抽出,求力F的大小应满足的条件; (2)如果所施加F=10N,为了把木板从m下方抽出来,此力的作用时间不得少于多少? 此类问题是牛顿力学中典型的问题,涉及到牛顿运动定律、整体法与隔离法、相对运动等重要内容.教师多次讲过,学生课堂上也听得头头是道.可再次是遇到同类的问题又不会分析,学生总是认为只要长木板所受到的牵引力大于它受到摩擦力(即F≥4N),两者就会分开,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为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作者做了如下研究. 2找准“病”因对症下药 2.1学生讲题暴露思维过程 物理学习是思维层面上
5、的东西,学生学习物理的困难在于是否能从客观世界和实验直接去感知,而必须经过学生的“思考”才能获得知识.数学家波利亚曾指出,教师讲了什么并非不重要,但更重要千百倍的是学生想了什么,学生的思路应该在学生自己头脑中产生,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启发学生在允许的条件下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教师想知道学生到底想了些什么,让学生讲题是很好的途径.“学生讲题”就是让学生讲自己如何读题、审题、思考过程及解题的困惑等.而且,“学生讲题”最大的特点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思考的过程.习题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了解学生思维中的合理部分,
6、同时,也要了解学生思维误区.这样教学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师:现在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请同学们来思考是怎样解题的. 生1:首先对滑块m进行受力分析,滑块m共受到三个力作用,如图2所示.接着以长板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长木板共受到五个力的作用,如图3所示.长木板在竖直方向的合力为零,水平方向受到拉力F与滑动摩擦力Ff的作用.当拉力大于滑动摩擦力时,长木板的合力不为零,运动状态就要改变,长木板与滑块就要分离. 生2:我同意生1的观点.教材P61问题与练习就有这类问题,我是受其启发思考的,木箱在水平面上只要推力大于它最大滑动摩
7、擦力,物体就会运动起来,本题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所以,只要拉力大于滑动摩擦力,两者就会分离. 生3:我不同意生1、生2的观点.两题中的两物体接触面的物理情景不一样,一个面是固定的,而另一个面是可以运动的.虽然,拉力大于滑动摩擦力,长木板的运动状态要改变,但此时,滑块也要运动起来,两者不一定是相对运动.也就是说,滑块与长木块之间所受的摩擦力不一定是滑动摩擦力,有可能是静摩擦力. 2.2利用认知冲突厘清迷思概念 费斯丁格的认知失调的动机理论认为:个体有保持心理平衡的倾向,当面对认知冲突时,就会产生心理的失衡现象.为
8、恢复平衡,产生旨在消除认知冲突的行为动力.教学中,利用“认知冲突”是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很重要的策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认知结构是可以变化和重新组合的,其变化过程可以表述为“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认识冲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