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传家”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与实施

“耕读传家”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与实施

ID:11009789

大小:123.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09

“耕读传家”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与实施_第1页
“耕读传家”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与实施_第2页
“耕读传家”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与实施_第3页
“耕读传家”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与实施_第4页
“耕读传家”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与实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耕读传家”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与实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申请、评审书课题名称“耕读传家”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与实施课题负责人陈有国负责人所在单位襄阳市襄城区新集中学邮编、电话13972220928填表日期2014.5.20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制填表说明一、每个课题限报负责人1名。课题负责人须具有副研究员、高级讲师、中学高级、小学高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或是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业务科室负责人。否则,须有1名符合职称要求的书面推荐,或由县一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推荐。二、填写中如栏目篇幅不够,可自行加页。三、“一、数据表”栏目填写要求:1.课题名称:最多不超过4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2.主题词:为便于计算机检索,按

2、研究内容设定主题词,最多不超过3个。主题词之间空一格。例:“小学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验”主题词:小学模式3.表中“课题类别”、“研究类型”二个栏目,请选择右边文字前的一个字母(或数字),填到左边空框中;“预期主要成果”栏目,最多只可选择两个字母,分别填入左边的两个空框中。4.表中部分栏目是由两个空框组成(如:学科分类、专业职务等),左边空框写代码,右边空框写中文。代码部分不用填写。5.学科分类:系指课题研究所属学科范围。现暂按如下分类填写:(1)教育基本理论、(2)教育心理、(3)教育史、(4)比较教育、(5)德育、(6)教育发展战略、(7)教育管理、(8)基础教育、(9)体育、(10

3、)美育、(11)职业技术教育、(12)高等教育、(13)成人教育、(14)综合、(15)其他。6.研究专长:同学科分类。7.主要参加者:指真正参加本课题实质性研究工作者,不含课题负责人,不包括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湖北省教科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年月一、数据表课题名称《耕读传家》校本课程开发策略与实施主题词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策略课题类别BA.重点课题B.一般课题学科分类8基础教育研究类型BA.基础理论B.应用研究C.调查研究D.综合研究负责人姓名陈有国性别年龄50学历本科行政职务专业职务研究专长主要参加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职务研究专长学历学位工作单位推荐人姓名专业职务工

4、作单位预期的主要成果A.专著B.译著C.论文D.研究报告E.工具书F.电脑软件G.其他筹集经费(单位:万元)·万元预期完成时间年月日·12·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成果名称著作者成果形式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发表出版时间三、负责人正在担任的其它渠道下达的研究课题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批准时间批准单位自筹或资助金额(元)·12·四、课题论证1.对研究课题的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省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课题研究的背景:现代化背景下城市化进程中农耕文化的逐渐消退。农耕文化是我国从未间断

5、的一种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它体现和反映了传统农业的思想理念、生产技术以及中华文明的内涵。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传统耕读文化不可避免也逐渐在农村消退,为了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的农耕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让学生在农耕文化的引领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要坚守这片文化阵地,让文化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人的生命自由迁徙的背景下,农村学生离乡离土,疏离了农村生活。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从入学最初几天起,我们就把儿童眼前通往大自然这个迷人世界的大门关闭了。的确在以网络文化为代表的新兴文化的兴起和生命自由迁徙背景下,传统文化、农耕文化却日渐式微。生活在农村的孩子

6、,居然一点都不认识农作物,对家乡、对劳动、对自然是那么的冷漠与无知,没有一点真实生活的体验,所学的诸多知识都脱离了实际的轨道,一个个成了“纸上谈兵”的赵括……不少家长往往也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而忽视培养孩子参与生活实践的能力。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缺少亲情、缺少关爱,缺少教育,他们有时跟在父母的身边,有时留在爷爷奶奶身旁,他们过分的“关爱”导致这些学生农活不会干,学生离乡离土,这种与农村脱离,与农村教育的脱离,只能导致农村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久而久之,那些优秀的农耕文化就渐渐淡出农村的舞台;2.课题研究的意义:社会意义。开发“耕读传家”校本课程禀承了农耕文化的“香

7、火”。依托学校丰富的资源,以“耕读传家”为核心,以“实践”为形式,以“文化”为载体,构建农村学校耕读文化体系,让农耕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学校意义:学校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地“耕读”实践活动,从中探究地域资源与校园文化实践的内在联系;能从感性和理性的层面上,探索“耕读”文化的各种育人功能,并拓展和丰富学校的素质教育途径,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培育以“耕读”为主要特色的环境文化。构建具有浓郁“耕读”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学校以“和文化”为主题的雕塑,以“农耕文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