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外周浅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及技巧

提高外周浅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及技巧

ID:10984792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9

提高外周浅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及技巧_第1页
提高外周浅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及技巧_第2页
提高外周浅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及技巧_第3页
提高外周浅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及技巧_第4页
提高外周浅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及技巧_第5页
资源描述:

《提高外周浅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及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提高外周浅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及技巧【关键词】浅静脉;穿刺;成功率;技巧外周浅静脉穿刺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的基本手段,如何提高外周浅静脉穿刺成功率,多年来一直是护理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内容,为此并做了大量的尝试和改进。�1选择静脉的方法与技巧�1.1长期使用激素治疗的患儿,往往先从面部开始增胖,因此应先选择头皮静脉,并按额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枕静脉的顺序进行。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四肢脂肪按向心性顺序逐渐增加,因此选择血管的顺序为小腿静脉、前臂静脉、手背足背静脉,手指足趾静脉。�1.2皮肤较黑而且粗糙的患儿,选用头皮时可轻轻按压穿刺部位的左右两侧皮肤,使穿刺部位的局部皮肤呈放松状

2、(略隆起),根据静脉走向利用血管壁弹性,左右上下全方位使穿刺部位头皮血管有效充盈,血管痕迹显露�1.3对于肥胖婴儿,其他外周静脉很难找到时,可采用4号半输液针头,用一条胶布将患儿示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缠在一起,另一条胶布将大拇指紧贴掌心缠住,松紧适度,行示指根部静脉穿刺。�1.4血管状态不佳时,采用2%地卡因、20%山莨菪碱、30%烟酸配置的混合液涂擦约5cm×56cm大小,扩张局部浅静脉,1min能达到扩血管止痛的目的,且无不良反应,更适合儿童和皮肤细嫩的患者。�2止血带的使用时机、方法与技巧�2.1止血带使用的时机与技巧�2.1.1静脉充盈正常者可不扎止血带行静脉穿刺(

3、采集血标本时尤其有意义)。�2.1.2周围静脉充盈不佳者,采用垂吊法或甩臂法扎止血带有利于静脉充盈显露。患者取平卧位,输液肢体与床沿呈30°垂吊3~5min后扎止血带或在上臂下垂状态下用力往下甩5~6次,在保持下垂状态下扎好止血带,而后将手臂平放在穿刺台上行静脉穿刺。�2.1.3不应采用握拳后扎止血带法,宜采用手臂下垂或手自然平伸后扎止血带法。临床上大多数护士静脉穿刺时按常规嘱患者握拳,握拳后扎止血带,致手背静脉充盈不良,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率。�2.2止血带捆扎方法改进取长28~30cm、管径直径约0.6cm乳胶管1根,在乳胶管一端8~10cm处对折,用7号手术丝线在对折处的末端

4、扎牢,使其形成一环状,操作时用右手拇、示指将止血带的一端从另一端的环状处穿出,再向相反的方向拉紧后塞入绷紧的止血带下即可。�2.3止血带的捆扎位置一般离穿刺点约10~15cm为佳,并且保持松紧适宜。经过临床实践总结出,扎止血带40~1206s进行静脉穿刺为最佳时间。止血带的压力在10.7~16.0kpa时,肢体远端静脉充盈达到最佳状态。�3握拳的时机与技巧�手背部静脉穿刺时扎止血带后,不可用力握拳,拳心呈空心状态,如用力握拳,手背皮肤被拉紧,压迫血管使管腔变扁变瘪,进针后易穿透血管;手臂部静脉穿刺时扎止血带后应用力握拳,肌肉收缩促使血液向心回流,使手臂的静脉充盈明显,易于穿刺。

5、�4浅静脉穿刺方法的改进与穿刺技巧�4.1采用扎止血带选择血管→松止血带→准备胶布→扎止血带→消毒皮肤→挂液体排气→穿刺的流程,在扎止血带与穿刺之间增加了程序,使血管有足够的充盈时间,易于穿刺。�4.2大角度静脉穿刺术缩短了静脉回血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静脉穿刺时针尖与皮肤成35~45°在静脉上方进针,针尖穿过皮肤后直接刺入静脉,见回血后将针身改为与皮肤平行角度顺静脉进针少许,缩短了静脉回血时间,且降低拔针后皮下淤血,穿刺损伤程度轻。�4.3浅静脉的向心性穿刺和离心性穿刺并用�4.3.16小儿头皮静脉丰富呈网状分布,离心性穿刺回血率高,易于固定,可根据静脉穿刺的具本情况选择向心

6、性或离心性穿刺。对存在有呼吸循环衰竭或血液高凝状态或既往有静脉穿刺无回血史的患儿,应首先考虑采用离心性头皮静脉穿刺。�4.3.2对于长期输液、远端静脉仍完好的老年患者,皆选定指背关节上1.5cm处的浅小静脉,肥胖及血管壁厚硬易滚动者选大角度进针、消瘦者10~15°离心方向穿刺。�4.4水肿静脉穿刺技巧不扎止血带,在血管走向处用手反复推压,将水肿组织间隙液体排向血管周围,此时血管明显暴露,迅速进行常规消毒,在水肿未复原之前及时进针,效果极佳。�5增加输液管内负压有利于回血的方法�5.1采用低瓶高调法将配制好的液体置于输液架上,按常规排尽空气,消毒皮肤,再将输液瓶置于低位,可与操作

7、台平行,将一次性输液调节器置于紧贴茂菲氏滴管的下端夹闭,穿刺进针可见明显回血,且回血速度快。�5.2常规排气后夹闭茂菲氏滴管上端,挤压茂菲氏滴管,使输液管内产生较大负压或折叠输液管下段的3~5cm处呈负压进针,易于回血。�6穿刺成功后针头固定的方法与技巧�6.1“S”形固定法用4条胶布(0.8cm×7.06cm),第1条胶布横贴固定针柄部,第2条胶布横过针柄下方向上交叉后固定,第3条胶布一端横贴无菌小棉球于皮肤针眼处、一端同时横贴头皮针塑料管,将头皮针塑料管固定在针柄左或右侧,第4条胶布一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