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特色村镇建筑风貌保护与设计研究

民族特色村镇建筑风貌保护与设计研究

ID:10975904

大小:18.89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09

民族特色村镇建筑风貌保护与设计研究_第1页
民族特色村镇建筑风貌保护与设计研究_第2页
民族特色村镇建筑风貌保护与设计研究_第3页
民族特色村镇建筑风貌保护与设计研究_第4页
民族特色村镇建筑风貌保护与设计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族特色村镇建筑风貌保护与设计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民族特色村镇建筑风貌保护与设计研究吉首大学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伍亚奇、覃翠婷摘要:随着全国美丽乡村计划的实施,全民族各地区的乡村景观建设成为景观设计行业延伸的全新领域。而在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乡村风貌景观保护与设计实践过程中,民族特色地域文化的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的保护、传承及发展成为建设美丽乡村遵循的重要原则。本文拟以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古丈县墨戎苗寨景观设计改造为例,通过前期实地调查及查阅文献资料,就苗寨基本情况、存在问题,提出改造方案。以期为墨戎苗寨及其他民族特色村镇景观设计改造提供依据和方向。关键词:民族特色;墨戎苗寨;传统

2、村落;保护发展;改造设计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民族特色村镇风貌景观设计与保护是需要人们持续研究与发展的。目前湘西众多村落已经成为文化遗产旅游保护村落,开发旅游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为了更好的打造民族风貌景观,实现当地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了解当地文化,,以及与周边村落进行对照。特色民族风貌景观设计体现与保护原则方面,生态优先,兼顾社会、经济效应;因地制宜,尊重原有地形地貌;突出民族性与地域性特色,结合苗族传统民风民俗,增加商业步行街,将高层的底部连接成一个整体。通过沿街商业局部架空,将人流引入到其中。[1]尊重民族信仰,保留民族习惯、充分提炼民族文化

3、特点,展现民族原生态的景观风貌;体现村寨园林性质,与周边环境协调;结合当地乡土景观,合理规划适当布景。[2]文化保护、体现与传承方面,可以借鉴宋川、陈建华在宋国萍.融藏羌之文化,塑民族之风情——映秀至汶川二级公路景观设计一文中的明洞景观设计的做法,藏式洞门取材于西藏寺庙建筑的特点,具有威严感。羌式洞门取材于碉楼和片石砌碉房,体现羌族建筑艺术,见证羌族的历史。[3]陈冉在谈云南白族视觉艺术元素与古镇景观设计中的观点也较为类似。[4]另外,符号化处理老城文化要素,实现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创新。比如,红色文化主要通过植物造景实现,民俗文化以线条、图案隐喻来

4、表达。[5]在景观设计改造同时,还要兼顾生态方面,园林不仅是美化环境和提供休憩场所,还需要在改善生态环境,减低自然灾害,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6]下面将以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古丈县默戎苗寨景观设计改造为例进行介绍。一、对墨戎苗寨景观改造的前期调查1.1位置及特色简介古丈县默戎镇龙鼻村位于东经109°、北纬28°,地处湘西古丈县南部,素有“古丈县南大门”;龙鼻村系默戎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枝柳铁路,省级公路S229、在建的吉恩高速横穿南北。距吉首23公里,距凤凰县80公里,北距张家界130公里,

5、交通十分便利,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龙鼻村依山傍水,安居在龙鼻河两岸,是一个典型的苗族聚居村。民居最大的特点就是顺应自然,处处洋溢着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机。独具特色的苗族民居沿溪而建,建筑物高低错落,布局自然紧凑。合族聚居,一姓一寨,房屋以穿斗式排扇房屋为主,整栋房屋全是木质结构。吊脚楼多为穿斗式结构木房,通常为上、下两层或三层。顶层为卧室,低层为粮食或堆放杂物。农具,或置碓、磨作坊。楼层外四面设有走廊,置木质栏杆,栏杆雕有“万字格”、“喜字格”、“亚字格”等式样,悬挂(即吊瓜)为八角形,低端造型别具,常雕有绣球、金瓜、圆鼓等形状,古色古香,栩栩如

6、生。楼内用木板分隔火床、卧室等不同功能的房间。房屋外设有窗户,雕有“双凤朝阳”、“喜鹊闹梅”、“狮子滚绣球”等图案。民族风格浓郁。大门一般为六合式,可拆可装,便于家庭举行盛大祭典和婚丧喜庆活动。木屋常用桐油漆刷,金黄油亮,既防腐,又美观。房前屋后多载果树、建粮仓、柴棚和粪棚。这里苗族文化积淀丰厚,风格独特,苗家打花带。刺绣、蜡染、扎染民居工艺盛行。特别是苗族鼓舞,风格独特,动作优美,闻名遐迩。1.2村落内部风貌1.3村落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光绪《古丈坪厅志》载:“苗俗崇巫信鬼,每于正月之吉,召聚亲族,击鼓跳鼓以迎神,名之曰跳鼓。”在《卷十》中亦

7、载:“正月亲友聚会,则打猴儿鼓,摆腰调年,男女歌和。”由此可见,古丈县苗族地区苗鼓艺术源远流长。据专家考证,苗族鼓舞源于汉代以前。随着社会的发展,苗族鼓舞逐渐从祭祀活动中解脱出来,用于各种节庆、婚嫁喜庆和男女交往之中,成为广大苗族人民表示欢乐、交流感情、自娱自乐的群众性的舞蹈,对研究苗族的历史、征战、宗教、迁徙、生产、生活、爱情、民俗等有十重要的参考价值。古丈县默戎镇的苗族鼓舞有女子单人鼓舞、男子单人鼓舞、女子双人鼓舞、男子双人鼓舞、八合拳鼓舞、群体鼓舞、猴儿鼓舞等类。苗族鼓舞集舞蹈、音乐、工艺美术、戏剧表演、武术为一体。音乐主体为鼓点,其特点是

8、曲式规范,富于变化,音乐形象鲜明,与舞蹈配合默契。现代苗族鼓舞表演中还加入苗歌伴唱及苗族唢呐伴奏等音乐元素。苗族鼓舞女子服装充分显示了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