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道--污水处理的良好场所.doc

下水道--污水处理的良好场所.doc

ID:10964593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9

下水道--污水处理的良好场所.doc_第1页
下水道--污水处理的良好场所.doc_第2页
下水道--污水处理的良好场所.doc_第3页
下水道--污水处理的良好场所.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下水道--污水处理的良好场所.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下水道--污水处理的良好场所摘要:从污水在下水道中的流经时间、流动状态、微生物存在情况、其中水质变化规律等说明下水道的污水净化能力,指出污水在下水道中的流经时间、流动状态,具备了类似自然界中水体净化所必需的条件;下水道中水质变化规律虽与河流净化机理及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模式等不尽相同,但变化客观存在,可将其与污水处理厂视作一个整体。关键词:下水道流经时间流动状态微生物生物转化1.前言  城市排水系统由排水的汇集、输送、提升、处理和附属设备等所组成[1]。一般,排水管网系统(下水道)与污水处理厂等各自的功能十分明确。以往人们对下水道的认识,一般只停留在水力学方面,仅仅是污水处理厂的污

2、水供应系统;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染物的去除和转化效率被认为是取决于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然而,事实上污水处理过程涵盖了整个排水系统,污水在漫长的下水道中的输送过程中同样会发生水质变化,而这种水质净化作用,往往被人们忽略,因此,对下水道进行重新认识,将其和污水处理厂视为一个整体,是非常必要的。2.下水道的污水处理能力  下水道的污水处理能力一般可考虑为以下3个方面:1污水的流经时间;2污水的流动状态;3污水及下水道中的微生物存在情况[2]。  2.1流经时间  下水道的铺设长度决定污水的流经时间。以虹口区为例,2000年市政设施统计数据表明:在该区境内的污水总管长度为66246米,管径

3、450~1200mm不等。假定某污水块流经管道的距离为总管长度的1/20,那么,污水从排放口至污水处理厂的流经距离约为3312.3m。根据TJ14-74中关于污水管在设计充满度下的最小设计流速的规定,取0.8m/s估算,污水平均流经时间约1.15h。表1流经时间与二级生化处理时间的比较项目流经/处理时间(h)4流经时间/处理时间(%)标准活性污泥法[3]6~819.2~14.4A-B法[3]A:0.5~0.75B:2.0~4.0A:230~153B:57.5~28.8污水在下水道流经时间1.15  从表1可以看出,与标准活性污泥法及AB法的处理时间比较,污水在下水道中流经时间比较

4、长,意味着将下水道作为污水处理设施利用起来是完全可能的。上海中华造船厂利用污水在长距离的下水管道中相当可观的过水表面积,足够的流经时间,稍加改变建成了下水道式“隔油池”[4],监测数据表明:处理前含油浓度100mg/L,经过处理后始终小于10mg/L。  2.2流动状态  一般,污水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无机物杂质,但这些物质所占的比例很小,污水中的主要成分是水(约占99%以上),因此,将污水按一般水看待,符合一般水力学的水流运动规律。  污水在下水道中流动,流量是变化的,又由于流行水流转弯、交叉、变径、跌水等水流状态的变化,流速也在变化,这和自然河流的流动状态极为相似。正是污水这

5、种流动状态,具备了类似自然界中水体净化所必需的条件。从这一点来看,下水道作为污水处理设施来利用是可行的。  2.3微生物  自从A-B法污水处理工艺出现以来,人们对下水管道中水质的生物净化有所认知[5]。GutekLlnst、Lnschkn等对受到重金属或氯代烃污染的下水道系统中的生物膜曾有过研究,发现这些污染物以吸附的方式粘着在生物膜上。Guteunst报告了有关受到轻微污染的生活污水或受重金属污染的工业废水的下水道中生物膜的细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的数据[6]。但国内外研究下水道中的微生物对有机物质的转化规律还是较少,对影响下水道中污水水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缺乏足够的了解

6、和认识,研究下水道中微生物对污水的转化作用以及所需的环境条件更是鲜有报道。  人们对下水道中微生物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利用其作为原始菌液方面,经过了筛选驯化后的菌种再利用到污水处理工艺中,而没有将下水道作为污水处理设施来处理,下水道充其量是菌种的富集地。如任源等[7]采取某农药厂下水道中的污泥进行苯胺分解菌的驯化筛选研究;李湛江等[8]利用下水道中的污泥筛选分离驯化得到了硝基苯降解菌。4  但是从以上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到:下水道中的微生物比较丰富,而且经过筛选、驯化后能应用于污水处理工艺。这也意味着,对下水道结构稍加改造,直接在下水道中利用其污泥中的微生物进行驯化,把下水道作为污水处理

7、的预处理场所成为可能。3.下水道中水质变化  3.1忽略缘由  人们提及污水处理时,往往将目光注重于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去除效率;考虑水质变化规律时,也是把污水处理厂的集水池或调节池等中的水质情况视作初始。因此,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设计等,所谓的原水水质往往被定义为进入污水处理工程收集调节设施的水质情况,忽略了污水通过下水道输送过程中的水质变化。  以前,污水排放源相对分散,城市下水道、污水收集系统等的建设明显滞后,生活小区、工矿企业等采取污水就地就近处理的措施,以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