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血管内治疗新进展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血管内治疗新进展

ID:10964026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9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血管内治疗新进展  _第1页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血管内治疗新进展  _第2页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血管内治疗新进展  _第3页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血管内治疗新进展  _第4页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血管内治疗新进展  _第5页
资源描述: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血管内治疗新进展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血管内治疗新进展【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血管内治疗;进展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血管内治疗;进展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Aneurysm,AN)是一种常见的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AN破裂常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AN占85%〔1〕,AN破裂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再出血与急性脑积水是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2〕,其治疗方法为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的进步,其适应症越来越广,效果也更加肯定。近期一项多中心合作大宗病例前瞻性研究表明,血管内

2、治疗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小于手术夹闭〔3〕,这与血管内治疗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密不可分。现在越来越多的医师和患者选择这种微创的、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1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适应症及治疗时机  1.1随着血管内技术的进步,特别是GDC的问世,使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有了突破性进展。近年来球囊再塑型技术、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技术、双微导管技术的应用使其治疗适应症更加拓宽。目前认为适应症主要有:①颅内巨大动脉瘤,如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岩段、基底动脉或椎动脉动脉瘤;②梭形、宽颈或无瘤颈动脉瘤;③手术夹闭失败者或夹闭后复发者;④全身情况不允许(如H

3、untHess分级IVV级)或患者拒绝开颅者;⑤多次蛛网膜下腔出血,瘤周粘连明显,开颅手术风险较大者。当然,直接开颅可处理的囊状动脉瘤更是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最佳适应症。而且血管内治疗因其创伤极小、疗效好,能解决开颅手术无法解决的问题,逐渐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首要手段。  1.2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可能在短期内再破裂出血导致患者死亡或残废,也可加重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因此,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一经证实为动脉瘤破裂出血应予以积极的外科治疗,对于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时机目前多主张在早期,超早期进行,所谓"超早期"是指在动脉瘤破裂导致SAH后24

4、h内进行〔4〕。在第一次出血后的24~48h内,约10%的动脉瘤可能再破裂出血,同时在出血后24h内红细胞尚未溶解,氧合血红蛋白释放很少,不至引起血管痉挛,如果等到3d后血凝块溶解及血红蛋白释出,出现脑血管痉挛,无疑会大大增加微导管在血管内推进的难度,增加动脉瘤栓塞的困难和危险。Laidlam以下的动脉瘤,Lenhart等〔9〕报道3DCTA能很好的显示动脉瘤形态、瘤颈及瘤底、动脉瘤内的附壁血栓只有3DCTA才能显示。3DCTA对脑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7.3%及100%。3DCTA对无症状的未破裂动脉瘤及破裂出血后的动脉瘤均是较好

5、的检查方法。  2.4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诊断技术TCD在监测,诊断脑血管痉挛并指导治疗方面有重要价值,通过TCD监测可以及早发现无症状脑血管痉挛,现在多主张蛛网膜下腔出血确诊后立即行TCD检查。随着彩色编码技术的出现,彩色多普勒技术应运而生,将其与切面超声成像及频谱多普勒相结合,即形成了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TCCS的应用弥补上TCD的不足,可直观、实时、动态显示脑底动脉的形态、走行及动脉瘤等病灶,极大地丰富了颅脑超声诊断的信息量,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检查、诊断的需要。新开发使用的超声造影剂微泡直径小于红细胞,经静脉注射后

6、可达到颅内血管,从而增强多普勒信号,对oret等提出应用瘤颈重塑形(remodeling)技术治疗宽颈动脉瘤,疗效可靠,近来支架结合GDC治疗宽颈,梭形,夹层动脉瘤均取得了满意的结果〔14〕。    除了技术改进之外,人们开始研制能提高动脉瘤栓塞致密度,减少并发症的弹簧圈,在普通GDC之后,又出现了超柔软和抗解旋GDC,第4代GDC则在解脱装置方面进行了改进,通过特殊解脱装置使电流局限于解脱区,大大缩短了解脱时间。新一代机械解脱弹簧圈(DCS),材料改为铂金,解脱装置也进行了改进,包括反旋解脱,水压解脱等,其柔韧性和可控性也有提高;另一种电

7、解可脱卸弹簧圈(EDC)可以多点解脱,解决了GDC填塞过程中尾端遗留载瘤动脉的问题,Guglielmi于1998年2月在脑血管外科会议上公布了3DGDC的体外体内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3DGDC作为填塞宽颈动脉瘤的"第一枚"弹簧圈有重要作用〔15〕。这种3DGDC看上去是在宽颈动脉瘤内提供了一种固有的稳定的框架,从而能够继续填塞普通GDC。新一代GDCMatrix是共聚物涂层的铂金弹簧圈,共聚物是聚乙二醇-聚乳酸(polyglycolicpolylacticacid,PGLA)其体积占弹簧总体积的70%,在90d内可在体内完全吸收〔16〕。

8、Matrix同老一代GDC相比有以下特点:①致血栓能力强;②增加了成熟的动脉瘤内的结缔组织的数量;③增加了瘤颈部组织的厚度;④可减小动脉瘤的体积,而对载瘤动脉直径无影响。另一种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