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指导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指导

ID:10959842

大小:305.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07-09

上传者:U-3183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指导_第1页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指导_第2页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指导_第3页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指导_第4页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指导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指导 中考议论文阅读要求阅读议论文,能借助议论文的文体知识,把握文章论点,明确文章的论据,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的论述层次,理解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体会语言的严密性。 议论文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全文的灵魂。起统帅全文的作用。论点要求:鲜明、正确。鲜明:论点必须表示拥护什么,反对什么。正确:论点必须符合客观实际,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怎样找准文章的论点?一、弄清作者议论的问题及所持的观点。例:《谈骨气》论题:谈谈关于“骨气”。(话题)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二、注意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A.明确型(可在文中直接找原句)1、论点在文章的开头。A.开宗明义、开门见山亮出观点。《谈骨气》B.通过一个故事引出中心论点。《宽容是美德》C.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归纳出中心论点。《想和做》D.根据自己的经历归纳出中心论点。《哨子》 2、论点在文章的末尾。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卒章显其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在文章中间。 B.归纳型文章中没有明确论点的句子,作者的观点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中。要通过阅读,归纳整理,然后概括出中心论点。 三、论点的类型——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点对中心论点起支撑作用,结构上表现为总分关系。分论点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然后等 四、论点的表述形式1、中心论点简洁明确,能够统摄全文。2、中心论点往往是一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1.事实论据2.道理论据 1.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人类历史上的一切发明创造,都是突破思维定式的结果。非欧几何,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计算机的二进制原理,史丰收的速算法等等,无一不是如此。据说在一般飞机发明之前,很早就有人设计了直升飞机,但直到定翼飞机飞了几十年,直升飞机也没能上天。因为根据反作用原理,螺旋桨转动起来,机舱就要向反方向旋转,坐在里面谁受得了?直到四十年代,这一难题才得以解决,而解决方式却又大出前人意外的简单:给机舱加一条长长的尾巴,端点放置一个向侧方旋转的小螺旋桨。例如: 2.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及公认的事理等 论证:4.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1.举例论证:增强文章说服力2.道理论证: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3.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三、四种论证方法的作用举例论证:列举名人事例或自己经历的事例证明观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因为事实胜于雄辩。道理论证:引用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公式定理等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有很强的论证力度。 *对比论证: 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进行鲜明的对比,是非曲直分明,印象深刻。《发问的精神》比喻论证: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可以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五.结构:2.常见结构:总分式、层进式1.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六、层次理清层次的方法:先了解各段内容,归纳段意;然后根据邻近段落在内容上的联系,进行合并;最后弄清层次间的内在联系,理清论述层次。 议论文语言的特点?一、用词准确:1、概念使用准确。2、定、状等修饰成分恰当。二、用词严密: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三、语言鲜明:表述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生动性和说服力。四、语言概括:事实叙述简单明了。 三、分辨论证方式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以下两种:1.立论。直接提出并阐明观点的论证方式叫立论,用这种论证方式写的议论文,被称为“立论文”。如《怀疑与学问》一文开篇就用程颐和张载的名言作为中心论点,接着用事例和说理对论点作了有力的论证。2.驳论。通过反驳对立的论点来阐明自己的论点的论证方式叫驳论,这类议论文常称为“驳论文”。阅读驳论文,首先要弄清文章反驳的观点。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反驳的是某些人提出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悲观论调。其次,弄清批驳对方论点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1)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2)批驳论据;(3)批驳论证。后两种方法的目的还是为了驳倒对方论点。另外,要了解立论和驳论是常常相互联系、交错使用的。 论证立论驳论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论为主。驳论从反面论述立论从正面论述 我能行①一个人的成功,一定要有“我能行”的成功意识和自信心。 ②科学家对创造型人才的调查和研究表明,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不怕失败,不迷信别人,不迷信权威,他们有一种强烈的自信心。美国的心理学家曾进行过一项历时几十年的研究,他们对具有较高智力的学生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发现智力、成绩相似的学生,几十年后的成就相差很大,究其原因,不是因为智力的差异,而是人格特征方面的不同。 ③“我能行”,并不是一种狂妄。心理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人都能行。人们的智力相差是不大的。据心理学家测试,智力超常者和智力低下者都占很少的一部分,约占95%的人是中等智力。因此,大多数人的确有理由说“我能行”。 ④“我能行”,还因为每个人都拥有极大的潜力。脑科学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大脑,只开发了很小的一部分。正如一棵平常的西红柿只能结20来个果实,但是日本筑波博览会上的一棵西红柿却结了13000个果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棵这样的潜在的西红柿。尽管我们平常都只结出了20来个果实,但是,从潜在的能力上,我们每个人是能结出13000个甚至更多的“西红柿”的。因此,每个人都可以自豪地说“我能行”。 ⑤但是,                     。让他们学习一种新知识,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他们总是说:“我不行,我不行。”在这种心态下,就不可能主动地学习,就不会勇敢地往自己的肩上增添压力。遇到一点困难和失败就会心灰意冷,这种失败意识阻碍着自己的努力,减少了成功的可能性。因此“我不行”是一种有害的意识。 ⑥我们历来称颂谦谦君子,认为说“我能行”的人是狂妄之徒,这是不利于充分发挥人的潜力的,这种偏见扼杀了人们的创新精神。因此,我们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人的潜能充分发挥的社会氛围 ⑦只有坚信“我能行”才能走向成功。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5.根据上下文意,把第⑤段横线处空缺的一句话补出来4.第⑤段画线的“我不行,我不行”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心态?3.第④段中画线的词语“这样的潜在的西红柿”是指               ,用来比喻               。2.第④段作者运用       和  的材料作论据,证明了                      。一个人的成功,一定要有“我能行”的成功意识和自信心。脑科学研究的结论平常结20来个果实,经过开发能结13000个果实的西红柿答:运用 反复。表现了他们遇事畏缩,缺乏自信的心态。答:有些人却不是这样的。日本的西红柿试验每个人都拥有极大的潜力。现在只开发了很小一部分的人脑 ①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有些人不能说他不热爱自己的生命,但不珍爱组成生命的“材料”。例如:有的人一杯茶,一支烟,办公室里穷聊天;有的人下棋、打扑克,可以通宵达旦;也有的人为买一件时髦的衣服,从东城跑到西城,耗费上几个半天;还有的年轻人,把大好时光用在花前月下的爱情陶醉中……②诚然,谈天、玩乐、买东西、谈恋爱,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甜蜜事情。但是,把比黄金还要宝贵的光阴淹没在这些事情中,毕竟令人浩叹。任何一个奋发有为的人,是决不肯在庸碌中寂寞终生的,总是想在有生之年多做一点有益于人民的事情,取得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也是可以实现的。这里的关键是要珍惜时间,勤奋不息。一分时间,一分成果。历来,那些能为社会做出贡献而名播于世的人,无不是寸阴必珍,寸阴必夺。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作过这样的经验之谈:“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瑞典化学家阿累尼乌斯说过:“我是属于那些没有留下一天时间干私事的人们中间的一个。”工夫不负有心人,谁能赢得时间,谁就能获得成功。试看今天,那些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出类拔萃的人物,哪一个不是废寝忘食,日夜兼程呢?③晋人陶侃说过:“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这话有道理。任何人,不论是伟大人物还是平凡的人,荒废时间则一事无成,珍惜时间就获得了成功的希望。光阴永远追随着勤奋者的脚步。记住岳武穆的话吧: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本文运用了三种论证方法,请你指出来并从文中各举一例。3.读一读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你是否同意作者这个观点?请说一说理由。4.请根据文章第③段的内容概括出一句有哲理的话,作为自己今后学习、生活的座右铭。只有珍惜时间,才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答:举例论证 , 许多人将宝贵的光阴淹没在谈天、玩乐等事情中。 道理论证 , 陶侃、岳武穆、富兰克林、华罗庚、阿累尼乌斯等人的话。 对比论证 , 以生活中有些人浪费时间与出类拔萃的人物珍惜时间做对比。答:同意 许多成功者的事例证明了这一点。不同意 成功的因素很多,除了赢得时间之外,还要有意志、天赋、机遇等提示:紧扣珍惜时间即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