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论公民旅游的民生特征.doc

管理论文论公民旅游的民生特征.doc

ID:10955454

大小:4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9

管理论文论公民旅游的民生特征.doc_第1页
管理论文论公民旅游的民生特征.doc_第2页
管理论文论公民旅游的民生特征.doc_第3页
管理论文论公民旅游的民生特征.doc_第4页
管理论文论公民旅游的民生特征.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管理论文论公民旅游的民生特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公民旅游的民生特征论公民旅游的民生特征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论公民旅游的民生特征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论公民旅游的民生特征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 民生的内涵具有“基本生存保障”、“社会融入”和“生活质量提升”三个层次,与经典的“生存·关系·成长理论”中所分析的公民需

2、求三层次具有对应的关系。旅游作为独特的社会行为,既是民生的现实依据,也是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旅游业就是民生产业。政府需要认真对待旅游民生需求,从维护旅游产业地位、促进投资、引导消费、规范市场秩序的角度,引领公民旅游的健康发展,促进民生事业的建设。  关键词 公民旅游;民生;特征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006(2009)08—0030—04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对公民旅游予以了充分关注。在当前金融风暴背景下,我国中央及地方均出台一系列

3、措施发展旅游业。这不仅因为旅游业的发展是促进国家和地区经济复苏的重要途径,更是因为公民旅游具有明显的民生特征,可以说,旅游业就是一种民生产业。  目前,较少有人将民生概念与旅游直接联系起来加以探讨,公民旅游的民生特征研究还有欠缺,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对本研究仍然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回顾总结前人关于民生与旅游之间联系的研究,其侧重点在于旅游对公民生活质量的影响。西方国家的相关研究经历了发端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成熟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和应用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加

4、尔布莱斯(GalbraithJK)认为把经济的价值和文化的价值综合起来用一个价值指标来表示,这个价值标准就是公民的生活质量;萨米尔逊和诺德豪斯(samuelsonPA,WillianDNordhaus)注意到有必要用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来表示福利的增长;毛莫斯(MornsMD)成功构建了“物质生活质量”综合指数等。我国学者厉以宁较早对西方经济学中的“居民生活质量”研究作出了比较客观的评价;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发展与社会指标》课题组认为,生活质量是中国社会发展综合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日荣和张浩探讨

5、了生活质量的内涵、评价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以及生活质量评价体系的选择原则等。    2 民生的概念及其与旅游的关系    2.1 民生的内涵与外延  《辞海》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整体样态。不同时期的公民对民生会有不同的需求。对于民生准确、合理、恰当的界定,不仅关系到政府对具体民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直接影响着公民旅游民生特征分析的科学性。  民生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民生的外延,几乎延伸

6、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任一领域,不易把握。本文探讨的民生是狭义上的民生。狭义上的民生具有明显的层次性,由低到高递进呈现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基础层面,它是民众基本生存状态的保障,具体包括:社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基础性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基础性公共卫生和住房保障等。第二个层面是指民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主要侧重民众“社会融人性”问题,是民众融入社会的重要保障,包括促进充分就业、消除歧视、提供公平合理的社会流动渠道等。第三个层面是指民众基本生存线以上的社会福利状况,主要侧重于民众的“生活质量提升”,提供

7、自我发展契机,属于较高层面上的民生问题。目前中国社会虽尚未全面解决这一问题,但已将其列入未来改善民生的长远目标中了。  2.2 公民旅游需求的心理学分析   公民旅游的产生源于对旅游的需求。美国行为科学家克莱顿·奥尔德弗在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基础上创设了“生存·关系·成长理论”,以此为解释公民旅游需求的心理学依据。该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具有“生存需要”、“相互关系和谐需要”、“成长需要”三个层次。当公民的生存需要得不到满足,“或因衣食不足而奔忙,或为安全问题而恐慌,这个人便不会产生旅游需要”。“相互关系和谐需要”主要

8、是指公民通过社交融入社会,由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心理需求,“此种心理需求具有两重性:既可足不出户得到满足,又能外出旅游予以增进。”因此旅游活动有可能基于此种心理需要而产生。“成长需要”对应马斯洛理论中“自我实现需要”和“受人尊重需要”两个层次,属于成长或发展部分,都是可在旅游活动中得到满足的,也都能够激发旅游需求。  按照克莱顿·奥尔德弗的“生存·关系·成长理论”,旅游需求的产生主要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