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933800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9
《论犯罪心理概念的发展对当代美国刑法的影响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犯罪心理概念的发展对当代美国刑法的影响关键词:美国刑法;犯罪心理;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内容提要:从法律发展史的角度,犯罪心理概念在英美法系的发展可以初步概括为三个发展阶段,它的发展与成熟代表了普通法发展和现代化的过程。同时,犯罪心理概念的主导地位的确立直接导致了英美法系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形成。当代美国刑法学界对其进行了合理的改造,改造的结果使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在美国刑事司法实践中更现实,并且致力于平衡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因此,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在英美法系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一、犯罪心理的早期特性 (一)犯罪心理的萌芽—阿尔弗雷德法典(TheLaensrea)一词来概括道德层面上
2、的邪恶,即“邪恶的动机带来邪恶的行为,善意的动机带来善意的行为”,该原则成为宗教裁判所处理犯罪事务的基本准则。二是13世纪英国法学家布拉克顿(Bracton),他明确提出了犯罪为有意识之伤害的法律原则,并确立了多项新的刑法审判标准。这些现代刑法标准的确立表明犯罪心理在普通法体系刑法改革进程中的重要意义,代表着英国刑法改革的推进力量。这些改革措施的出台也标志着犯罪心理正式登上了英国刑法体系的历史舞台。 (三)科克改革—犯罪心理地位的确立 到了16世纪,由于教会法以及教会裁判所在欧洲的巨大影响力,世俗法院的法官普遍吸取了教会法的相关规定,犯罪同时被认为是对上帝和国王的双重侵
3、犯,英国的皇家法院开始设立专门的法庭来审理犯罪行为,希望能够完成宗教法律的世俗化。法院在审理普通法中的犯罪开始大量要求有犯罪心理方面的因素,通常用诸如“恶意地”(maliciously),“肆意地”(ensrea)进行表述。{2}(P635)犯罪心理在普通法时代确立了其在英国刑法中的重要地位,成为主要的普通法法院审判犯罪案件的依据。在此,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犯罪心理在刑法中的地位得到正式确立,由于其出发点是以犯罪人邪恶的动机(evilmotives)作为确立犯罪人刑事责任的基本点,17世纪的犯罪心理概念仍然与目前英美法系的犯罪心理概念有着根本的区别。犯罪动机的片面强调导致
4、了当时的法官往往将犯罪动机作为决定犯罪人刑事责任的唯一依据,并容易导致法官不考虑具体犯罪行为和事实做出错误判决的情况。针对法官过分在审判案件中强调犯罪动机的问题,18世纪的英国法院大法官科克(Coke)成为了推动英国刑法发展又一里程碑式的人物,在他看来,刑事责任的确立应该要有事实依据的犯罪心理而非通过犯罪动机推论而出的潜在的犯罪心理。犯罪心理是而且必须是与犯罪行为相对称的思想活动。谋杀罪的犯罪心理应该包括明确的恶意(actualmalice)以及暗含的恶意,{4}而非基于犯罪动机而推定出的恶意,两种恶意必须由当事人的行为加以表现或从法条含义中推出。在其努力下,英国刑法体
5、系中终于确立了近代意义上的犯罪心理学说。此后,英国法院在科克理论的基础之上开始在刑事司法实践中贯彻现代的犯罪心理观念。在Reginav.Faulkner的判决中,犯罪人因他企图盗窃船上的财物时,具有纵火烧毁该船只的不正当故意(ericanlaodernpenalcode)成为犯罪心理法典化的重要标志。为了避免犯罪心理的模糊性,法典的起草人将犯罪心理统一为四种可罚性心理要素,即“故意(intent)、明知(knowl-edge)、疏忽(negligence)、轻率(recklessness)”,{6}(P81)并规定除了严格责任犯罪之外,其他犯罪行为的认定一定要具有其中之
6、一方可确认行为人有责性(culpability)。在模范刑法典的基础上,大多数州的刑法典都以此为标准开始将犯罪心理规定于法条中。在美国刑法犯罪心理具体形式法典化之后,刑事司法行为也因此产生了重大的变革,法官在进行司法裁判过程中往往要考虑该定义来判决,普通法适用过程中所经常引起争议的犯罪动机决定论得到了避免,犯罪心理与犯罪动机也因此得以区分。在此基础之上,美国刑法也进一步明确了犯罪心理与普通道德恶意的区别,在模范刑法典中首次在认定犯罪过程中不要求认定犯罪人自身是否有邪恶意图(evil-ness),而是将证明重点转向证明犯罪人对自身行为的法律认识之上。{7}(P21)由于模
7、范刑法被美国刑法学界认为是理性的刑法典,因此,美国刑法学界正在逐步通过犯罪心理具体形式法典化进行自我完善,希望能够克服普通法自身的弱点。 (二)犯罪心理证明标准的确立 尽管在美国刑法体系中犯罪心理各个形式已经通过成文法律加以明确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对这些犯罪心理形式进行合理的确认仍是一个难题。目前的犯罪心理证明与美国司法体系中所流行的法官自由裁量制度密切相关,为了保证法官能够在证明犯罪心理诸要素的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运用自由裁量权,要求通过推知(infer)的方式去证明犯罪心理的存在,进而决定该行为是否可归责。推知要求具有合理的证据,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