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929550
大小:6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9
《《晏子使楚》教学实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晏子使楚》教学实录王晔一、疏通文意师:同学们,今天上课的题目是——生(齐答):“晏子使楚”。师:题目的意思是——生:晏子出使楚国。师:对,“使”就是“出使”的意思。聪明的晏子出使楚国会遇到什么样的事情呢?请一位同学把课文读一遍,注意句读(停顿)。其他同学仔细听,看他有没有读错的地方。(一学生朗读,读错两句:“吏/二缚/一人/诣王”“其实/味不同”。教师指出“吏二”是一种文言文特有的现象,数词在名词后面,省略量词;“其实”也不同于今天的转折意,是“其”和“实”的组合。)请同学大声地翻译全文给邻座同学听,邻座同学帮助纠正他的错误,也可向老师提出两人都不理解的字、词、句。二、品
2、关键词师:同学们还有不理解的字、词、句吗?(没有人举手)你们没有问题,老师有个疑问:楚王为什么一开始说“吾欲辱之”最后却转而说“寡人反取病焉”?(生沉默)师: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楚王为什么想要羞辱晏子?可以在原文中寻找依据哦!生:借羞辱晏婴来羞辱齐国。师:可以在文中找到依据吗?生:楚王问晏婴“齐人固善盗乎”,明摆着是借一个“坐盗”的齐人来羞辱整个齐国。师:楚王达到目的了吗?生:没有。晏子巧妙还击使得楚王自讨无趣。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晏子这段精彩的回答(“晏子避席对曰……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出色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把晏子当时的言行刻画得栩栩如生。请大家仔细体会一下晏
3、子是怎样反击楚王的。生:我觉得他做出“避席”这一动作很出色。晏子是一个使者,“避席”表现了他对楚王的尊重,这说明晏子是个有礼节的人。师:即使驳斥别人也是彬彬有礼,果然是君子。那么,他究竟是怎样反击的呢?生:晏子没有一开始就急着替齐国人辩解。而是绕了一个大弯子,大谈水土对于橘子品质产生的重大影响,然后趁机回击楚王:是楚国水土使人善盗。三、玩昧虚词师:把文中提到“水土”的两个句子读一下。生:“叶徒相似,其实昧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长于齐不盗,人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师:这两句的句式一样吗?生:不一样,一句是判断句,一句是反问句。师:“得无……耶”是反问
4、句吗?生:哦,是委婉的揣测。师:对,是揣测句。晏子在讲橘、枳的水土问题时,用了判断句;为什么说到楚国的水土问题时,却用揣测句呢?判断句一般表达什么样的语气?生:判断句表示非常肯定的语气。晏子在讲“橘”和“枳”是因为水土不同而味道不同这一道理时是斩钉截铁、不容置疑的!师:晏子用这种肯定语气想达到什么目的?生:水土对道德的影响就像对果实味道的影响一样极大,以讥讽是楚国使人“善盗”的。师:那么,晏子为什么要用推测语气来表达这样的意思呢?生:这是由晏子使者身份决定的。作为使者,他既要维护本国的尊严,又不能过于强硬,因此,对楚王讲话就不能太直截了当,要尽量委婉。生:这就是说话的艺术!
5、正因此,晏子不仅维护了齐国的尊严,还赢得了楚王由衷的尊重。师:从哪里看出楚王态度的变化呢?生:楚王对晏子态度的转变表现在对晏子的称呼上。一开始楚王直呼其名晏婴,最后则称晏婴为“圣人”,从一开始的不屑一顾发展到最后的由衷敬佩。师:说得真好!让我们再次齐读晏子这段精彩的回答吧。(学生齐读后下课。)(江苏省无锡市江南中学214001)诊断意见上述两个课例有一些共同特点。现逐一加以剖析。两个课例在体现文本的整体感的基础上,对文本语言符号的品读相当细腻。陆冰清老师的课例,从“一个标点”“一双靴子”“一条绸带”人手,细腻深入地切入了萧红的内心深处。像“上下看了一看”“眼皮向下一放”这样
6、的语句,如果教师不特意点出,学生是很容易忽略过去的。而陆老师不仅点了出来,还引导学生不断往人物内心深处挖掘下去,不断展现出丰富细腻的意蕴情思。特别是对一个逗号的分析,尤其令人叫绝。首先,教师特别予以点出,让学生发现其中反常之处,同时也让学生领悟到一个道理:阅读时对于一些有悖常态的特别之处一定要格外留意,仔细研读。其次,教师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没有直接告知学生教师本人的阅读发现,而是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标点的基本知识来理解这一反常用法背后的深意:鲁迅病好了一点和“我”穿了一件新奇的火红的上衣之间有什么关联呢?第三,学生在教师指点下调动了自己的生活经验终于体会到这一反常运用的逗号所要
7、传达的意蕴:因为鲁迅先生病了,刚好点,萧红因此高兴,于是穿一件红上衣表达自己的心情,也希望通过穿这件红上衣来庆贺鲁迅的好转。一个逗号,原来包含如此丰富的内涵;之后对“一双靴子”“一条绸带”等内容的赏读同样细腻而丰富。与品读语言相比,对标点的品味尤需要教师的引导指点。王哗老师的课例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尤其是第三部分“玩味虚词”这一环节,可圈可点。王老师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讨论“水土”对于民风的影响,而是着重从言语形式角度引导学生体会两种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请看:王老师从“水土”这一关键词人手,首先确定了两个语句——此时,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