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928199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9
《“内部人控制”与经济绩效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内部人控制”与经济绩效摘要:“内部人控制”现象是国有企业的一大特征。人们通常认为这是导致国有企业经济绩效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从超产权论模型出发,强调了产权激励和竞争激励共同作用于企业治理机制,从而提高企业绩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入竞争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试图在运行机制上全面描述内部人控制与企业绩效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内部人控制;经济绩效;超产权论;竞争 “内部人控制”是指在私有化条件下,多数或相当数量的股权为内部人持有,企业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内部人的利益得到有力的强调。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人们发现内部人控制现象在中国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经理人员的代理问题十分严重,并逐
2、渐表现出“行政干预下的内部人控制”的基本特征。 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具体表现有:(1)经理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利,追求自己和职工人均收益最大化,导致国家利益受损;(2)过分的在职消费;(3)隐瞒信息,对经济核算弄虚作假;利用信息优势进行暗箱操作;(4)自发地或非正式地将国有资产转移、私有化;(5)在企业组织转型或公司制改制过程中,以低估国有资产价值等方式侵吞国有资产;(6)短期行为严重。投资偏好于高风险项目。 通常人们认为,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存在是导致国有企业经济绩效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改革的呼声主要体现在改善国企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具体操作中,在企业层面较多地着手于企业内
3、部的产权改革、股份制改造或公司改制。但不可忽视的宏观经济背景却使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大量的垄断市场结构逐步转变为竞争性市场。竞争的活力与产权的功效同时作用于当前中国经济。因此也出现了竞争与产权在转型的不同阶段何者更有效、国企改革中何者为先的争论。本文根据统计数据的变化特点,试图从内在逻辑上解释“内部人控制”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一、“超产权论”的经济分析 充分竞争的市场结构和产权改革一直以来都是国企改革争论的焦点。一部分学者从国有企业的历史根源和现存问题出发,强调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为企业创造一个硬预算约束的公平竞争环境,一切相关
4、的改革措施都应围绕这个核心进行(林毅夫等,1997)。基于竞争理论逻辑,另一些学者(刘芍佳、李骥,1998)强调竞争是激励的一个基本因素,提出了超产权论。他们认为利润激励只有在市场竞争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发挥其刺激经营者增加努力与投入的作用。超产权论并不认为(产权界定的)利润激励与经营者努力投入之间有必然的正向关系。产权论阐明了产权收益激励对提高企业效益的作用,而超产权论区分了产权、竞争和治理机制三者关系,在产权激励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竞争激励与治理机制对决定企业经济绩效的作用。 超产权论认为,产权或利润激励能刺激经理的努力程度,但如果给定利润(分配)激励,那么市场竞争的作用犹如一
5、个放大控制器,竞争越激烈,利润刺激经理努力工作的作用越大。同时竞争压力迫使企业直接面对“生”与“死”的抉择,进而影响企业改善治理机制。 超产权论把企业治理机制简化为经理利润收益激励机制、经理聘选机制和企业资本财务机制。经理聘选机制直接影响到经理的甄选与利益。上岗竞争越激烈,经理的上岗激励就越高,这样他的努力就会被上岗激励所驱使。上岗激励同时也隐含了控制权收益激励,因为经理只有在岗上,他才能有控制权。此外,企业绩效还受经理能力和企业资源的影响。 根据超产权论理论模式,在分析“内部人控制”与经济绩效逻辑时,应有的题中之意是:在企业资源和经理能力等变量不变的条件下,经理努力的增加将
6、会扩大绩效规模。实际上,国有(控股)企业的内部人掌握了大量的实际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以剩余收益激励为主的经理人的努力程度是很高的。同时,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竞争程度在加剧,企业也越来越面临优胜劣汰,从而促使经理人努力获取经济利润。另一方面,尽管是上级党委委派,管理层之间的上岗竞争依然存在并深化,在职经理人也不敢随便偷懒。这样,假定剩余控制激励不变,竞争激励从而市场竞争与上岗竞争的加剧都会提高经理努力程度,有利于企业绩效规模的增加。按此逻辑,针对内部人控制的国企改革措施核心相应为建立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因为,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混合制的企业,内部人控制或经营者控制是必然存在的。
7、我国经济改革的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经济竞争程度也明显加深。但长期以来国有(控股)企业的经济效益却不断下降,只是在1998年以后才开始有所改善。上述模式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出现了明显矛盾。实践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是在国有经济之外,重新培育发展非国有经济,通过两者的竞争来引导国有企业改革。尽管国有企业在产权改革方面不断从事创新,但一般都是先搞试点再推广,而市场化竞争经济改革一直都是得到极力主导的。也就是说,我国的改革实践是以建立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为主的。因此,上述理论模式在解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