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924409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9
《个性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个性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重庆市云阳县鱼泉镇鹿鸣小学中国1/vie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需要解决。一方面“大语文教育观"的共识增加了技能训练的容量。导致学法的指导与应用成了课堂教和学的有机部分。另一方面相当多的语文教师尚未走出“满堂灌”、“满堂问”的窘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得不到全面培养。针对此,我将自己在实践中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学困生成绩的认识罗列如下。 “个性化”是我们中学语文一直关注的热点词汇,它也是“新课标”所关注的
2、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解决学生个性成长与发展的必然途径之一。 一、进行整体性阅读 有专家指出:“言语作品是生命活体,其基本特性是有机整一性。它的肢体是词句段落,它的骨骼筋络是结构,它的血脉是感情,它的灵魂,就是作者的主体精神。它们有机整合在一起,就产生了活力和生机,成为了‘生命的形式’。正如狄德罗据说:“任何东西假使不是一个整体就不会美。” (1)寻诗意:诗化的语言。文中多处引用、化用了诗。我们仅是读读这些文字,就已觉得妙不可言、美不胜收了。这些如诗一般的语言给我们展示出一幅优美的
3、画卷,从而将我们带进一个时而清丽明快、时而迷离朦胧的诗意的世界。 (2)品诗韵:传统文人永恒的回归。围绕文章的内涵,通过联想比较,来寻找古今文人在寄情山水上的相同点,由文本进而走文人的精神领域,与之进行更深层次的对话。陶渊明构建了“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这样一个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 (3)悟哲理:在世俗中“诗意地栖居”。从“身在小屋享受人间清福,享受着充足的睡眠,以及一天一个美梦”,“我外出,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等句中可以见出,作者并非过着与
4、世无争的隐居生活,她其实也生活在世俗之中,但她为自己守住了心灵的空间。作者用她聪慧的文字给平凡的我们提醒:在琐碎繁重的生活中为自己觅一处心情休憩的小站。这就是一种“诗意地栖居”。 二、“知同”与求异创新问题 任何阅读,知识认同、文化传承都是非常起码的目标,这也是阅读最基本的价值。 这里所谓“知同”中的“同”,指的是阅读后大家都应该和能够了解掌握的非常基本的一般性的东西。这些东西我们阅读后基本上都能、也都该知道,就叫“知同”。 可以非常肯定地说,“知同”是每一位读者应当追求并且一定要达到的最基
5、本的阅读目标,但我们认为,“求异”才是读者最应追求的以“知同”为基础的更高层次的阅读目标,它是实现读者个性化阅读的十分重要的途径与目标。 三、“厚积”与“薄发”、“多发”的问题 “厚积薄发”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带有浓厚褒义色彩的成语。但是,笔者认为,在语文个性化阅读中,“厚积”后应当“多发”而不应“薄发”。 这里的“厚积”,是指要进行丰厚的积累;“多发”,是指要进行数量较多、灵活多样的阅读实践。“厚积多发”对个性化阅读的意义在于:阅读过程中,阅读者必然要“超级链接”大脑中“库存”的许多东西。由于每
6、个人思想性格的差别、大脑“库存量”的不同和“链接”方式(即大脑运作方式)的差异,阅读结果的差异、个性化就是必然的。而且,阅读得越多,这种个性化的差异就越明显――当然,阅读者应当始终奉行“以‘知同’为基础的求异创新”原则,以更好地保证“厚积多发”对个性化阅读的积极作用。 “多发”:对阅读者来说,了解、掌握了一定的阅读知识或技巧之后,多多进行灵活多样的阅读实践(即本文所说的“多发”),这才是使相关知识、能力和智慧等产生有效迁移的可靠的重要途径,“浅尝辄止”是阅读能力形成和强化的大敌。“厚积”与“多发”
7、是一种学与用的关系,是一种奠基与提高的关系,两者互动互补。 四、阅读深度、广度问题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毛泽东也说过:“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纵向、横向的分析比较,有助于对作品深入理解、牢固把握。 (1)“由浅渐深、纵向比较”原则:同一篇文章或同一本书,我们读第三遍的感觉与收获,跟第一遍的肯定是有差别的,读第五遍又跟读第三遍有所不同,这种对同一内容的前后阅读的比较,就叫“纵”的比较。另外,人们对文章的阅读、思考深度越大,阅读内容与读者的性格、思想、兴趣、阅历、
8、知识、经验等产生的“对话”就越是全方位和深层次的,于是,每个人阅读结果的差别就越大,即阅读的个性化特征就越突出。因此,让广大中小学生朋友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地和智慧地始终坚持“由浅渐深、前后比较”地去阅读,这非常有利于不断提高他们阅读个性化的层次。 (2)“由窄渐宽、横向比较”原则:其实,每一篇好的文章,都有它自己的突出特点,都有它自己的“个性”。如果读者能注意把自己读到的不同的文章进行横向比较,那么,它们之间的差异就越容易表现出来,它们的“个性”就越明显。另外,人们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