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急性脊髓炎临床诊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急性脊髓炎临床诊治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0例中,35例临床治愈,20例好转,5例未愈。2例并发褥疮,1例并发泌尿系感染。住院时间最短为15d~3个月。30例1个月内恢复行走,20例3个月内恢复行走,10例3个月以后恢复行走。39例感觉障碍消失,余感觉障碍好转。42例膀胱、直肠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消失,余好转。无死亡病例,患者随访6个月~3年未见复发。结论尽早做脊髓MRI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改善急性脊髓炎的预后有积极作用。【关键词】急性脊髓炎;MRI;诊治
2、急性脊髓炎也称急性非特异性脊髓炎,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现将本科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脊髓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其中男35例,女性25例。年龄7~57岁,平均32岁。病程4h~3d,平均6h。1.2临床表现5本组均为急性起病,25例于病前4周内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史,5例病前有疫苗接种史,10例有受凉、扭伤、过度疲劳等病史。20例有背部疼痛、腹痛等先驱症状。12例双下肢瘫痪,4例四肢瘫痪。60例均出现感觉障碍,26例在感觉障碍区上缘有1~2个节段感觉过敏区,19例在病变
3、平面以下深浅感觉均消失,10例深浅感觉减退,5例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60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膀胱、直肠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21例脊髓炎症病变区棘突及椎旁有压痛。25例有呼吸困难,2例有吞咽及发音障碍。1.3辅助检查血常规、生化检查均正常;脑脊液检查细胞数正常40例,增高20例(10~150个/L),且以淋巴细胞为主,6例脑脊液蛋白为0.5~1.0g/L;肌电图检查30例,其中18例为神经源性损害,余未见异常;60例均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30例示T1WI等信号T2WI长信号斑片状改变,余未见异常信号。1.4方法本组60例急性脊髓
4、炎患者均依据临床表现、脑脊液、MRI检查证实。病变定位于胸段35例、腰段10例、颈段5例、骶段1例。30例予以地塞米松静滴,10例予氢化可的松静滴,1例强的松口服(院外已用甲基强的松龙),15例予以纳络酮治疗,2例配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2例予以针灸治疗,并给予营养神经、对症支持等治疗,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1.5疗效判断治愈:步态平稳,尿便功能正常,可有感觉障碍,生活自理;好转:肌力改善1级以上,尿便功能及感觉障碍可有不同程度改善;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加重;死亡。52结果本组60例中,35例临床治愈,20例好转,5例未愈。2例
5、并发褥疮,1例并发泌尿系感染。住院时间最短为15d~3个月。30例1个月内恢复行走,20例3个月内恢复行走,10例3个月以后恢复行走。39例感觉障碍消失,余感觉障碍好转。42例膀胱、直肠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消失,余好转。无死亡病例,患者随访6个月~3年未见复发。3讨论3.1病因及发病机制急性脊髓炎也称急性非特异性脊髓炎,系指一组原因不明的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引起病变水平以下运动、感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发病前1~2周有病毒感染,如EB病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前驱症状,有人从患者中检测到Ⅱ型疱疹病毒抗体,
6、故目前学者认为其病因可能为病毒感染或病毒感染后变态反应,机制可能为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感染早期CD+�8T细胞在CD+�4T细胞辅助下发挥清除病毒的强大功能,在感染后期能引起自身免疫反应,病毒直接侵及脊髓及自身免疫性脉管炎。病理证实急性脊髓炎可累及脊髓的任何节段,以胸段最常见。病变可能仅累及脊髓的灰质、白质,亦可累及脊髓、脊神经根和脑实质,多数病例以累及软脊膜、脊髓周边的白质为主,少数以累及中央灰质为主。3.2临床表现5本组全部患者均为急性发病。颈段脊髓炎者,出现四肢瘫痪,C�4以上节段受累时,出现呼吸困难,必要时需人工辅助呼吸;颈
7、膨大脊髓炎者出现双上肢弛缓性瘫痪,而下肢为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胸腰段脊髓炎者,出现下肢瘫痪;骶段出现马鞍会阴区感觉障碍、肛门反射和提睾反射消失,无明显肢体运动障碍和锥体束征;当脊髓损害由较低节段向上发展,并逐步上升时,累及脑干出现颅神经损害,累及大脑出现精神异常;亦可累及脊膜及脊神经根,出现阳性脑膜和脊神经根刺激症状。3.3诊断依据早期行MRI检查是较为可靠手段之一,但其病变范围与临床不完全一致,可能是由于MRI对反应脊髓内水分改变非常敏感虽病变的边缘水分增多,但其神经功能尚无改变,此点在决定扫描范围时应予注意,T2加权像对确定脊髓
8、信号有无异常非常重要,横断T2加权像呈均匀质增高者通常脊髓肿胀显著,治疗效果差;而呈不均匀质增高者肿胀轻预后较好。就诊时神经功能损害程度、MRI异常信号表现和肌电图改变密切相关。对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应作相应的临床检查,以免误诊、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