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注射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静脉注射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ID:10909726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8

静脉注射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观察_第1页
静脉注射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观察_第2页
静脉注射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观察_第3页
静脉注射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观察_第4页
静脉注射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静脉注射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静脉注射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本科2010年3至5月份收治的9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在抗病毒,降颅压,甲基强的松龙(MP)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VIG),A组:大剂量冲击组:患儿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1g/kg,连用2d;B组:小剂量组:患儿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0.4g/kg,连用2d,观察两组间的疗效: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神经系统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天数,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B组患儿在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神经系统症状消

2、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静脉注射小剂量人免疫球蛋白亦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丙种球蛋白;疗效观察�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7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小儿,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部分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者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CoxAsckievirus)A16型(CoxA16)和

3、肠道病毒71(Enterovirus71,EV71)最常见。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疗效确切。但就应用剂量尚无统一意见,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自2010年3~5月收治的确诊为重症手足口病的90例。诊断标准依据我国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10年版)》。随机分为2组,A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7个月~6岁,平均1岁9个月;B组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8个月~7岁,平均2岁1个月;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临床特征比较见表1。�表1两组基本资料比较(例)�组别例数发热头痛呕吐惊战精神症状瘫痪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异常脑电图异常A组45423841563745427B组45413639453543411.2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常规抗病毒、脱水降颅压,甲基强的松龙[2~3mg/(kg•d)]静脉滴注、止惊降温等对症治疗。A组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S19993042,50ml/瓶)冲击治疗(1g/kg),连用2d;B组予小剂量丙种球蛋白应用(0.4g/kg),连用2d。�1.3疗效观察

5、观察各组患儿体温降至正常时间,头痛呕吐��作者单位:475000开封市儿童医院�消失时间,惊战消失时间,精神症状恢复时间,瘫痪消失时间,脑脊液、脑电图及心肌酶恢复正常时间。�1.4统计学方法各组资料采用SPA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2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比较。详见表2。两组的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7表2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正常时间及平均住院日比较(x±s,d)�组别发热头痛呕吐惊战精神症状瘫痪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异常脑电图异常平均住院日A组5.12±2.

6、654.13±2.064.24±1.586.0±1.357.65±3.453.23±5.3410.23±3.6211.20±4.3115.13±4.36B组��*�5.65±2.954.34±2.254.36±1.856.12±1.437.85±3.673.65±5.6210.56±3.9812.00±5.0315.55±4.25t值0.890.460.330.410.260.370.410.80.46P值0.2<P<0.4P>0.5P>0.5P>0.5P>0.5P>0.5P>0.50.4<P<0.5P>0.5注:�*P>0.05vs组A�2.

7、2各组并发症比较两组均无1例死亡。其中A组有1例合并肢体活动障碍,1例继发癫痫;B组有1例合并智力低下。各组均有合并血糖,血压升高者,经对症治疗后未留下其他后遗症。两组均未见其他不良反应。�2.3疗效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73讨论�手足口病(HFMD)为儿科的常见急性传染病之一,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绝大多数病情较轻,个别重症病例常可在短期内死亡。就其发病机制,目前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免疫异常参与了重症手足口病的病理过程[1],此为免疫疗法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提供了理论依据。MP是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近年来将H

8、DMP用于重症手足口病治疗,取得一定疗效[2],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MP具有以下功能有关:①抗炎、消水肿、恢复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可较快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