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呼应市场追寻现代——新文学烛照下的中国现代通俗小说论析论文

浅析呼应市场追寻现代——新文学烛照下的中国现代通俗小说论析论文

ID:10878484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8

浅析呼应市场追寻现代——新文学烛照下的中国现代通俗小说论析论文_第1页
浅析呼应市场追寻现代——新文学烛照下的中国现代通俗小说论析论文_第2页
浅析呼应市场追寻现代——新文学烛照下的中国现代通俗小说论析论文_第3页
浅析呼应市场追寻现代——新文学烛照下的中国现代通俗小说论析论文_第4页
浅析呼应市场追寻现代——新文学烛照下的中国现代通俗小说论析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呼应市场追寻现代——新文学烛照下的中国现代通俗小说论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呼应市场追寻现代——新文学烛照下的中国现代通俗小说论析论文..毕业论文关键词:文化市场中国现代通俗小说新文学现代性论文摘要:通俗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客观存在的重要一脉。从20世纪初到4O年代末,作为通俗文学主要载体的通俗小说一直是在两个维度上生长、发展的:文化市场的激发、催化,使其呼应市场需求,独立发展自身,在总体上保持通俗小说的特性;“五四”新文学精神的烛照,又使其在主流方面避免了过度商业化,在自觉不自觉地向新文学靠拢的同时,不断追寻2O世纪中国文学精神启蒙的现代性目标。20世纪初..毕业,在文化市场的培育、催化下,中国现代

2、通俗小说骤然兴起,因其时恰恰又是“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发端期,而后者的启蒙精神和审美特性构成了2O世纪中国文学语境中的主导因素和强势话语,所以从一开始就深刻地影响着前者。一方面,新文学企图借助文学的通俗化、大众化,将“化大众”的启蒙理想变为“大众化”的世俗化运作,这个过程贯穿了新文学发展的始终;另一方面,通俗文学则自觉不自觉地向新文学靠拢,借以吸取其营养、资源,丰富、完善和提高自身。从2O世纪初到40年代末,中国现代通俗小说一直是在两个维度上生长、发展的:文化市场的激发、催化,使其呼应了市场的需求,独立自由地发展,在总体上保持

3、通俗小说的特I生;“五四”新文学精神的烛照,又使其在主流方面避免了过度商业化,呼应和融人了20世纪中国文学精神启蒙的现代性诉求。众所周知,中国古代通俗文学的主要载体是小说,但小说在古代是被轻视的,这便限制了通俗文学尤其是通俗小说的发展。到了晚清,“梁启超提倡的‘小说界革命’以及‘文界革命’促使了中国文学进入了现代化。”正是在现代启蒙精神影响下,《新小说》等杂志应运而生,把小说地位抬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不仅为新文学,也为通俗文学的产生、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作为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启端的清末“谴责小说”,如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4、最初就是发表在《新小说》杂志上,并且产生了很大影响。“五四”前后,在诸多小说杂志的创办者和编辑者中,有的本身就是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主将或先锋,有的则深受新文化、新文学运动的洗礼。他们创办和编辑小说杂志,固然受到文化市场的激发,很注重小说的趣味性和雅俗共赏性,但也含有“劝世”、“醒世”、“济世”的宗旨,因此,最初发表在这些杂志上的许多小说雅与俗的界限是不分明的,即使是十分通俗的小说,也体现了“为社会、为人生”的启蒙精神。只是到了民国初年,由于市民文化市场的进一步完善、成熟,通俗小说越来越追求自身的特性、功能,更多地以长篇形式从“新小

5、说”中分离独立出来,并产生了专门发表言情小说的《礼拜六》等杂志,出版以后,“居然轰动一时,第一期销数达两万册以上”,可见读者对通俗小说热情的高涨。其实,言情小说在诞生之时也表现过人的朦胧觉醒,作家们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封建礼教的口号,但也揭露过包办婚姻的残酷,展示过礼教给青年男女带来的悲剧。对于言情小说,周作人曾指出:“近时流行的《玉梨魂》,虽文章很是肉麻,为鸳鸯蝴蝶派的祖师,所记的事,却可算是一个问题。”‘‘五四”新文学作家批判这一派作家企图改良礼教,这也恰恰说明他们在表现人的朦胧觉醒方面作出的贡献。民初时的中国正处在由古典到现代

6、的转型期,通俗小说对新观念的表现,对题材禁区的突破,对新的小说形式的运用及探索的勇气,都使它成为与传统小说有本质区别的“新”小说,并代表了当时中国小说的水平。“五四”新文学运动之后,中国文学开始突出了纯文学或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价值区分,“鸳鸯蝴蝶派”被划人通俗文学领域。毫无疑问,新文学在题材内容和形式技巧等方面的“现代化”要比“鸳鸯蝴蝶派”迅猛得多,但新文学也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便是在批判“鸳鸯蝴蝶派”的同时,也从理论上否定了文学的娱乐功能,这一错误使他们在企图唤醒大众时却Et渐疏离了大众。对于市民大众而言,欣赏文学,旨在娱乐,

7、所以当新文学的主流成为政治斗争的一翼后,以满足市民大众审美需求为宗旨的通俗文学的生存和发展便是理所当然的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通俗文学从来就是重要的一脉,尽管不断遭到新文学作家和左翼批评家的激烈批评,但它从未衰竭,即使有过暂时的退却,但偃旗息鼓之后又有一番呐喊和冲击。2O世纪3O年代文坛所出现的“平江不肖生现象”、“张恨水现象”以及“徐箭、无名氏现象”等都充分显示了通俗小说的力量与影响。这说明,通俗小说适应了我们民族的审美文化,迎合了读者大众的审美心理并在广大市民读者心灵深处达成了审美契合。20世纪初,由于文化市场的催化,中国产生

8、了第一批职业小说家。因他们靠写作卖文为生,所以必然要考虑读者大众的接受心理,追求小说的趣味性和通俗化。但是,他们大多又是经受了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洗礼的知识分子,吸收着“五四”新文学的滋养,程度不同地具有“五四”知识分子的启蒙精神、现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