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绩效影响因素研究述评论文

团队绩效影响因素研究述评论文

ID:10869098

大小:5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8

团队绩效影响因素研究述评论文_第1页
团队绩效影响因素研究述评论文_第2页
团队绩效影响因素研究述评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团队绩效影响因素研究述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团队绩效影响因素研究述评论文.freelentofknoyandhumanresourcesdemandmakestabilityofbusinessoperatingenvironmentandpredictabilitymoreandmorearketpetitionandrapidprogressofscienceandtechnology.Therefore,asanequicklygetsidentifyofbusinessandisandadvantagesquicklyrespondingmarketchanges.Keyperformance;sharedmentalm

2、odels;teamreflexivity随着团队在企业组织中的广泛运用,团队绩效的影响因素也随之成为团队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的一大主题。本文分析了近十年中外关于团队绩效的研究文献,对团队绩效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探讨团队绩效的发展趋向。一、团队绩效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近年来有关团队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投入与团队设计因素;团队所从事的任务类型;团队所处的环境;团队工作过程与团队发展过程因素。本文只评述团队共享心智模型、组织公民行为、团队反思、团队冲突和团队社会资本五个方面。(一)共享心智模型1986年Rouse和Morris界定了心智模型的概念,1993年Can

3、non-Booski和Mohammed(1994)认为共享心智模型这个概念的备受重视不是因为它方便研究者解释实验结果,而是因为它对团队绩效有促进作用。Mathieu等人(2000)考察了共享心智模型对团队绩效的影响,认为共享心智模型与团队绩效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并且通过沟通、协调等团队过程变量促进团队绩效。此项研究还发现任务模式和团队模式这两种不同的共享心智模型不存在显著相关,并且它们对团队绩效的影响不一致。而Marks等人(2002)的研究表明,共享心智模型本身也是团队培训促进团队绩效的作用机制一个中介变量。他们设计了两个从被试、试验任务到实验方法都不同的实验,结果一致表明,团队培训(

4、在该研究中是交叉培训)总是经由共享心智模型的中介作用来影响团队绩效的。交叉培训之所以是一种有效的培训方式,是因为它可以促进共享心智模型的建立。我国学者武欣、吴志明(2005)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共享心智模型与团队的绩效、团队成员的满意度、群体效能感以及团队成员在工作之外的友谊关系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金杨华,王重鸣,杨正宇(2006)通过对虚拟团队共享心智模型和团队效能的研究中,发现多层线性建模结果表明了虚拟团队共享心理模型与团队效能间的关系受团队规模和时间变量影响。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共享心智模型对团队绩效的作用机理仍有分歧,但是有一点是达成共识的,即都承认了两者之间的正向关系。虽然已有

5、学者的研究证实了共享心智模型与团队绩效的正向关系,此外,共享心智模型的测量也是制约研究深入的薄弱环节,测量指标、测量水平以及测量工具的选择都是缺乏严格的实证检验。因此,目前的研究还不能很好地去理解并探索其结构与团队绩效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的扩展与延伸。(二)团队反思团队反思(teamreflexivity)的定义最早由ann在研究研发团队的领导行为和团队沟通对项目绩效影响过程中发现,团队反思通过对团队沟通的重要影响进而作用团队绩效,起到促进作用。2006年Hoegl和Parboteeah通过对德国145个软件开发团队的问卷调查,验证了团队反思对团队效能的正相关作用。他们还扩展了emor

6、ySystem)的形成,进而影响团队绩效,并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团队反思对团队绩效作用综合模型具有积极意义。团队反思是团队研究领域的新兴的问题,虽然已有学者对团队反思与团队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但是要更好的揭示两者之间内在联系需要综合考虑一些条件情景变量,有待与更多学者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三)组织公民行为组织公民行为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的organ教授等人提出,按照他们的定义组织公民行为指的是自愿性的个体行为,这些行为并没有得到组织中正式的报酬系统直接或明确的回报,而这些行为从总体上提升了组织的绩效。Karambayya(1990)是第一个对组织公民行为和团队绩效进行

7、实证研究的学者。她通过将来自不同公司的15组被测白领雇员的实证研究发现,高绩效团队中的雇员有着更高的满意度,并表现出更多的组织公民行为。此后,podsakoffMackenzie(1994)、podsakoffetal(1996)、Mackenzieeal(1996)、itsinthesearchformentalmodelsJ.PsychologicalBulletin,1986(100):349-363.2Cannon-Boentalmo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