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国文化知识概论论述考题

一 中国文化知识概论论述考题

ID:10866799

大小:78.0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8-07-08

一 中国文化知识概论论述考题_第1页
一 中国文化知识概论论述考题_第2页
一 中国文化知识概论论述考题_第3页
一 中国文化知识概论论述考题_第4页
一 中国文化知识概论论述考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 中国文化知识概论论述考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这种文化特点决定了中国人怎样的文化心理?关于中国文化的特点,目前文化界论述颇多、歧义纷呈、难以统一。一般情况下,我们主要从中华民族的客观环境(自然的、历史的、社会的)的角度去发现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以中华文化的地理而论,它是区别于古代希腊、罗马等海洋民族的大陆民族文化。以中华文化的经济土壤而论,它是区别于游牧经济和近代工业经济的农业文化。以中华文化依托的社会结构而论,它是区别于古代欧洲等级制和古代印度种姓制的宗法制文化。(一)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表现在它的同化力、融合力、延续力和凝聚力等诸方面。所谓同化力,是指外域文化进入中国后,大都

2、逐步中国化,融入中国文化而成为其一部分。所谓融合力,是指中国文化并非单纯的汉民族文化或黄河流域的文化,而是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善于有机地吸收中国境内各民族及不同地域的文化——如楚文化、吴文化、巴蜀文化、西域文化等,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华文化。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20世纪70年代初,曾与日本学者、社会活动家池田大作有过一次著名的对话,在这次对话中,他指出,“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中国文化的同化力和融合力,是其无与伦比的生命延续力的内在基础。在人类历史上,多次出现过

3、因为异族入侵而导致文化中绝的悲剧,如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埃及文化因亚历山大大帝占领而希腊化、恺撒占领而罗马化、阿拉伯人移入而伊斯兰化,希腊、罗马文化因日耳曼蛮族入侵而中绝并沉睡千年。这种强健的生命延续力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东亚大陆特殊地理环境提供了相对隔绝的状态,是其缘由之一。而中国文化长期以来以明显的先进性多次“同化”以武力入主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反复演出“征服者被征服”的戏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还表现在它具有历久弥坚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具体表现为文化心理的自我认同感和超地域、超国界的文化群体归属感。早在公元前1000年的西周时期,中华先民便有了“非

4、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观念,表达了从文化心理特质上的自我确认。到了近代,中国人更自觉地意识到:中华之名词,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亦且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族名。正因为如此,直到今天,数以千万计浪迹天涯的华侨华裔,有的已在异国他邦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但他们的文化脐带,仍然与中华母亲血肉相依,在他们的意识与潜意识中,一刻也未曾忘记自己是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已定居巴拿马几代,并且在政界取得显赫地位的华裔这样说道:“别看我们完全不懂中文,我们的思想、举止都是非常中国式的。”美籍华人、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教授也说:“我觉得中国传统的社会制度、礼教观念、人生观,都对我们有极大的束缚的力量。”

5、肺腑之言,拳拳之心,都是中国文化强劲凝聚力的生动体现。(二)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中国文化是一种农业文化。所谓农业文化,并非说构成这种文化的物态成分中没有其他产业的产品,而是说整个文化的物质基础的主导方面和支配力量是在自然经济轨道上运行的农业。中国古代文化的农业型物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独具—格的“实用——经验理性”,如重农、尚农的社会共识,重实际而黜玄想的务实精神,安土乐天的生活情趣,包含循环与恒久意识的变易观念,等等。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农耕是财富的来源。《周易》说:“不耕获,未富也。”(《象·天妄》)中国“礼”文化的创导者周公也说:“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

6、。”(《周书·天逸》)认为统治者要求得社会的安定,首先必须懂得农耕的重要和农人的艰辛。战国中期的商鞅更把“尚农”作为富国强兵的基础。他下令免三晋客民军役三世,使其安心农业生产;又让农人固定居住,不得迁徙,以防脱离生产;还采取种种措施,令各类非农业人口转入农事,以制止“不作而食”,由此形成的“重农抑商”政策,对后世影响深远。《吕氏春秋》则从理论上发挥了重农思想,认为“霸王有不先耕而成霸王者,古今无有,此贤者不肖之所以殊也”(《吕氏春秋·上农》),把发展农业看成是成就霸业的基础。帝王们也深知农业繁荣是国固邦宁的根底所在,如汉文帝刘恒颁布重农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

7、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汉书·文帝纪二年》)历代思想家阐扬重农的言论更是不胜枚举,“农本商末”、重农抑商的观念在中国式的农业社会可谓根深蒂固。务实精神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农耕生活导致的一种群体趋向。中国民众在农业劳作过程中领悟到一条朴实的真理:利无幸至,力不虚掷,说空话无补于事,实心做事必有所获。这种农人的务实作风也感染了士人,“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是中国贤哲们一向倡导的精神。章太炎说:“国民常性,所察在政事日用,所务在工商耕稼,志尽于有生,语绝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