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精练-散文文本阅读(附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知识点精练-散文文本阅读(附答案解析)

ID:10859929

大小:32.35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08

高考语文知识点精练-散文文本阅读(附答案解析)_第1页
高考语文知识点精练-散文文本阅读(附答案解析)_第2页
高考语文知识点精练-散文文本阅读(附答案解析)_第3页
高考语文知识点精练-散文文本阅读(附答案解析)_第4页
高考语文知识点精练-散文文本阅读(附答案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知识点精练-散文文本阅读(附答案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语文知识点精练   散文文本阅读(附答案及解析)考核知识点:词语理解,句子理解,句子作用,结尾作用,题目作用,引用作用,景色描写作用。   考点分析,做题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为景为人为事为情为理。   方法引路(一)、语句作用题分析句子的作用:主要从内容或表达效果和在文句结构上的作用两个方面去分析。   看语句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与标题、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   (二)、段落作用题语句、段落命题特色1、作用分析题是指题干带有“作用”或“好(妙)处”等词语,命题指向于分析综合的一种常见题型。   2、这种题型具体

2、的命题指向有二:一是某处句子(位置或在开头或在结尾)的作用;二是3、这种题型考查角度分单向和多向两种。   单向考查为只考内容或结构或表达技巧。   多向考查为同时考查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用,或结构表达和表达技巧两方面作用。   单向考查题干中直接出现“结构(内容)作用”,双向考查题干只笼统地问“有什么作用”或“对文章的表达作用”。   (三)、标题作用【知识储备】1、线索作用。   2、突出叙述的对象(人、物)3、点明主题、承载作者情感。   4、象征意味、寓意深刻。   5、技巧(主要是修辞手法及效果)6、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   (四)、景物描

3、写作用题【知识储备】景物描写——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1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作用。   ②渲染气氛,为下文铺垫;奠定情感基调。   ③烘托叙述对象(人或物)某种特征。   ④象征、暗示作用。   (五)理解词语的含义一、理解词语的指代内容1、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在词语的前面,也有少数在词语的后面。   2、非指示代词内容的判定,既测试理解词语的能力,又测试理解词句或段落内容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首先要理解词语的含义,然后从理解内容入手,理清语脉,才能准确地找出指代内容。   3、找出指代

4、内容后,有的不能完全照搬原文(有时根本无原文可搬),要加以概括。   4、指代内容概括后,要用“代入法”检验,因为既然是指代,就完全可以用概括出了内容替换原词语。   这是防止失分的好办法。   二、推断词语的情景意义理解这类词语的含义,首先要明晓它在语境中是如何产生的。   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因比喻、反问、借代、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等修辞手段而产生的新意;一类是词语在语境中作远距离引申而产生的新意。   1、对词语的语境意义要正确理解上下文,不要受辞典意义的限制;或者当尝试用辞典意义解释不通时,就要尝试用语境意义。   2、对词语比喻含义的理解与确

5、认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3、对词语的引申义、临时义、隐含义、概括义的理解,要注意从整体阅读理解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去分析,在明确词语所在的语句的句意、所在的段落含义、所在的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   4、代词的指代意义的确定必须紧扣上下文的内容,要注意指代内容有近距离指代,也有远距离指代。   对有些指代性词语还应特别注意其前后指代是否一致,范围是否统一等。   有的指代内容没有现成词语可供使用,需要对文章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   三、理解词语的表达效果理解词语的表达效果是理解词语的

6、高要求,即揣摩词语的情味、色彩等附加意义及在文中的修饰作用。   其主要作用有:1、形象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叙事、写人绘景中鲜明、具体、生动传神,含色彩性、音乐性等。   2、表达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等。   3、精确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表达概念方面的准确恰当,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在表意的精确、严密方面的作用。   4、结构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全篇(或段)中的地位和点题、照应、过度等方面的结构作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秋风袅袅秋虫鸣张强2秋天是虫的季节。   蝉在林中“知了,知了”不停地叫

7、着,仿佛已感到时光将尽,要抓住这最后的时刻释放出生命中最后的热情;田野来收割的豆地里,蝈蝈也伏在在豆棵下“吱吱,吱吱”聒噪着,和树上的蝉声相应和。   夜晚月朗星稀,凉风习习,蛐蛐、油蛉、纺织娘躲在一个角落里忘我地弹唱,时而独奏,时而合唱,直到月已西斜,夜色阑珊,仍迟迟不肯睡去,它们怕辜负大好的时光。   蝉从五月末由黑暗的地下爬出,开始羽化为成虫,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六月三日夜闻蝉》中写道:“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   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   ”可见六月就已经可以听到蝉声了。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阴。   ”整个夏季都是蝉的,它们不知疲倦,

8、伴随着一路攀升的气温,把一个夏天吵得沸沸扬扬,这盛大的阵势一直要持续到秋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