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852417
大小:6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8
《文言实词导学案 (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导学案之一语文组冯祥一、明确复习目标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可分解为两层能力: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的基本含义;2.能根据语境来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二、基础知识梳理所谓“常见实词”是指:(1)大纲规定的120个实词;(2)语文课本出现的实词。考查重点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等,其中对一词多、义的考查是重中之重。(一)通假字1.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如“知”和“智”。2.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
2、、意义毫不相干的字之间的借代。如“三岁贯女”中的“女”通“汝”。又如“甚矣,汝之不惠”的“惠”,就同“慧”。假借的基本规律是同音替代。分三种情况:①完全同音,如“畔”与“叛”。②声母相同(双声),如“无”和“亡”。③韵母相同(叠韵),如“嘱”和“属”。从形声字的角度讲,一是形声字和声旁字互相替代,如“贾”和“价(價)”;二是同声旁的形声字互相替代,如“厝”和“措(放置)”。注意:同音替代是就古音而言,由于历史的音变,有的假借字与本字的读音今天已经不相同了,如“弟子趣之”(《西门豹治邺》)的“趣”与“促
3、(催促)”。3.古今字。指古时某一个字表示了许多概念,后来为了把这个字的几个概念用不同的字形加以区别,就造出另一个或几个字。古今字在时间上有先后关系,如“莫”与“暮”,“反”与“返”。(二)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由本义引申和假借而形成。如,以笔画最少的“一”字为例,常用义项就有六七个。1)一人,一桌(《口技》)(数目)2)古今一也(《察今》)(相同,一样)3)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统一)4)用心一也(《劝学》)(专一)5)上下天光,一
4、碧万顷(满,全)6)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史记•滑稽列传》)(竟,乃)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知识。1.本义,即该词最初的意义,如“向”的最初意义是“朝北的窗户”,“兵”的最初意义是“兵器”,“走”的最初意义是“跑”等。2.引申义,是从基本意义发展出来的。如“深”本义是从表面到底部的距离大。其引申义有:①深奥,深刻,如“道理很深”;②深厚,深刻,如“友谊很深”;③时间久,如“夜深人静”;④浓,重,如“颜色太深”。3.比喻义,是由本义通过打比方产生的新义。如“爪牙
5、”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坏人的党羽”。又如“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一句中的“首领”,本义指“头和颈”,比喻义为“某个集团的领导人”。(三)古今异义所谓“古今异义”,指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词的意义由古到今发生变化的现象。这种变化包括如下几种情况:81.词义的扩大。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中的“江”“河”指“长江”和“黄河”,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又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的“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
6、及品德。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2.词义的缩小。如:“臭”,古代表示气味,无论好坏,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金就砺则利”(《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又如“瓦”古代泛指一切陶制品,现在指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劝”,古义有:鼓励、劝说、规劝。《劝学》之“劝”,就是“鼓励”的意思;《赤壁之战》中“肃劝权召瑜还”“劝”即“劝说”之意。今义中只剩下“劝说、规劝”这一义项。
7、如“劝人改过”。3.词义转移。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又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苏武》“置币遗单于”中的“币”,古义指礼物,今义已转移为“钱”的意思;《廉颇蔺相如列传》“窃计欲亡走燕。”中的“走”,古义为“跑”“逃跑”。今义的“走”是“步行”的意思。再如,“闻”,本指听见,是听觉,现在一般指“嗅觉”。4.感情色彩变化。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
8、是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衣冠禽兽”,原来是指官服上绣的禽和兽的图案,现在指穿衣服戴帽子的禽兽,比喻道德败坏,行为像禽兽一样的人。“乖”古义指偏执、不驯顺,如《林黛玉进贾府》中“行为偏僻性乖张”。今义是“听话、安顺”的意思,如“这孩子真乖”。“谤”古义指议论、批评他人的过失。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能谤讥于市朝”即用古义,今义“谤”有“恶意中伤”的意思。5.名称说法的演变。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思,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