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网络的本质及其竞争优势论文

价值网络的本质及其竞争优势论文

ID:10852339

大小:5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8

价值网络的本质及其竞争优势论文_第1页
价值网络的本质及其竞争优势论文_第2页
价值网络的本质及其竞争优势论文_第3页
价值网络的本质及其竞争优势论文_第4页
价值网络的本质及其竞争优势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价值网络的本质及其竞争优势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价值网络的本质及其竞争优势论文内容提要:本文对合作网络的最新形式——价值网络的概念及其本质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揭示了其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的基本机制及关键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它对于传统竞争优势理论的影响及对我国企业的启示。关键词:价值网络,.freeld,2001;John,1992)。虚拟企业在市场机会出现时组建,而在机会消失时解散。这是一种灵活制造模式,强调的是临时的合作关系和价值链适度分离,是从价值链解构的角度运用价值链的思想。精益制造和灵活制造模式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价值网络的动力学特征。精益制造模式从整个价值系统的角度看待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注重各个价值活动的

2、成本、质量控制,强调价值系统之间价值链的衔接,管理的视野扩展到了整个价值系统。但它仍然呈线性模式。虽然将供应商纳入整个战略体系,但供应商按照产品的层次及合作程度分为各个级别,合作与控制通常在相邻的两个级别之间进行,很少有跨级别的信息流动。领导厂商与供应商及供应商与其供应商之间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如图1所示)。这是精益制造模式的等级式管理决定的。图1集成价值链——精益制造模式与精益制造模式的成本战略不同,灵活制造模式的出发点在于如何满足市场的需求,如何跟上需求的变化,如何在变化中抓住瞬间即逝的机会。通常由领导厂商识别市场机会,并将整个价值链分解,自己只负责其中

3、的核心环节,而将其余环节外包给合作伙伴。如图2所示,与精益制造模式不同的是,领导厂商的管理幅度增加,但管理的深度减少,成员间的信息交流与联系更少。其特点是无论是供应商还是合作伙伴,都脱离最终的客户市场。图2分解价值链——灵活制造模式图3价值网络的动力学模型从图3可以看出,与精益制造模式和灵活制造模式不同的是,价值网络的合作伙伴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是建立在如何共同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的基础上的。领导厂商这里称为价值中枢,因为领导厂商不仅是网络形成的主要动力,而且整合合作成员创造的价值,并影响价值创造的方式和价值传递的机制。市场与客户的需求等信息在整个价值网

4、络内流动、碰撞。识别市场机遇、顾客需求的主体由价值网络的所有成员组成,而不仅仅限于领导厂商。这使得价值网络形成了市场需求的捕捉网络,其对市场及顾客的把握能力远远高于精益制造和灵活制造模式。在传统的价值链或价值系统模式下,不同环节的主体是按产品的流程在价值链环节的联结点相联系的,具有明显的线性次序。而在网络模式下,整个流程透明化,不同的价值链的主体相互协作,实现整个流程的互动模式。如图3所示,合作成员1和合作成员2各自独立的价值链出现重合交错,导致线性的生产服务模式出现网络化的特点。产品或服务的网络化使得价值链的空间排列呈现网络化,这导致网络成员体之间的互动性。

5、这种业务的网络化离开支撑部分——企业组织的网络化是很难实现的。在一个价值网络中,成员间不是简单的层级关系,而是以各种联系纽带形成的复杂的网络关系。一是控制权的网络化。通常这一层次的网络化是通过成员间的交叉持股或资产所有权实现的。二是管理层的交叉任职也推动了成员间的网络化。交叉任职主要有针对特定项目成立的领导小组,或为实现控制权而相互委派高层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在组织间的流动也有助于形成组织网络。三是价值网络成员角色的多重性(成员加入多个价值网络)导致组织网络的网络化。战略-飞诺网FENO.2.价值网络形成的驱动因素价值网络的驱动因素主要有三种:产品或服务、标准和

6、资源。产品或服务的不可分割性是价值网络形成的根本原因。同时,客户尤其是企业用户大量需要的是解决方案及一揽子服务,这使得单个的产品或服务供应商很难满足这一要求,于是导致这些企业组成服务网络。如全球运输网络、旅游服务网络。当一种产品尚未成熟、但具有相当广阔的市场潜力,且这种产品带有明显的网络外部性的特征时,标准的争夺对于企业或一个国家的产业就至关重要。拥有标准就拥有了专利许可权,并拥有市场准入权。而在标准没有最终确定之前,市场上通常存在几家实力强大的企业,各自制定相应的标准。由于标准之战的残酷性和不确定性,企业往往组成标准联盟,建立共同的风险、收益机制。这是一个持

7、续的动态竞争的过程。目前无线通讯领域的3G标准之战形成了各自的价值网络,而Windows和Linuix的竞争形成了操作系统软件领域最大的两个价值网络。资源驱动,指的是围绕稀缺的、可独占的某种自然资源或社会资源的获取、分配、增值等活动而形成的网络。如围绕某一矿物资源的开采、运输、加工等形成的价值网络,或凭借某著名高校的地位、声誉等社会资源形成的价值网络。三、价值创造与价值传递的关键因素分析从价值最大化的角度来理解价值链思想所倡导的竞争优势,不难发现,企业的竞争有优势在于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前者反映了企业在特定价值链环节上的增值能力;而后者是衡量企业将价值输出的能

8、力。企业创造的价值是否可以无损耗的传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