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如何强化财政审计监督立法来防范化解财政风险.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强化财政审计监督立法来防范化解财政风险摘要: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国民经济的有序运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财政风险是因财政不能提供足够的财力,致使国家机器的正常运作遭受严重损害的可能性。本文从财政审计与财政风险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出发,主要论述了财政风险的诸多诱因及财政审计与财政风险的内在关联,并对完善
2、我国财政审计监督体系,建立健全财政风险预警系统,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及我国财政运作的安全、高效提出了具体法律措施。关键词:财政审计立法;法律防范;财政风险Abstract:Theauditisastateauditsurveillance’simportantcontent,hasthepivotalstatusinnationaleconomy’sordermovement.Butbecausethefinancialriskisthefinancecannotprovidetheenoughfinanc
3、ialresource,thecausestateapparatus’snormaloperationsufferstheseriousdamagethepossibility.Thisarticleembarksfromtheauditandthefinancialrisk’sconnotationandtheextensionunderstanding,mainlyelaboratedfinancialriskmanycausesandtheauditandthefinancialriskintri
4、nsicconnections,andtoconsummatesourcountryauditsurveillancesystem,establishedtheperfectfinancialriskearlywarningsystem,theguardmeltfinanceriskandourcountryfinanceoperationsecurity,proposedtheconcretelegalmeasurehighlyeffective.keyword:Auditlegislation;Le
5、galguard;Financialrisk引言 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促使国民经济有序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加强财政审计监督不仅为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对防范化解财政风险,保证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运作具有重要意义。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财政审计与财政风险 财政审计的核心是预算执行审计。一般指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即涉及本级财政预算收支的活动都是财政审计的范畴。包括预算收入审计、预算支出审计、财税部门内部控制审计、重点专项资金审计等。由于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活动,其初次分配的来源主要是税收。因此,财政审计还应包括对税收征管的审计和对企业的延伸审计。这样理解财政审计的概念,不仅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其
7、科学性,而且从财政审计所确定的目标看,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这样的一个范畴下,对财政税务部门和对政府其他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审计应 同时展开,形成一个总体把握、分头运作、区分主次的格局,所有审计成果都应在财政审计的结果报告中得以充分体现。而财政风险是指财政不能提供足够的财 力,致使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遭受严重损害的可能性。从宏观方面来看,财政风险无外乎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稳固、健康的经济基础受到侵害,致使财政收入紧缩;二是财政承受了超负荷的支出膨胀压力而难以为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财政赤字风险。如:
8、一些地方搞“假平衡,真赤字”、银行贷款缴税、财政部门列收列支、结转财政支出等,使部分财政支出不能真实反应。再如,各级财政不同程 度存在大量“隐性赤字”。这是财政应支未支、应补未补形成的。第二,呆帐、坏帐风险。第三,债务风险。一方面是国债规模增长很快,债务负担日益沉重,财政运行面临的风险度提高。另一方面是多头举债,使财政背负许多不该承担的包袱,甚至超越财政的承受力。[1]《担保法》规定:经国务院批准,可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