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845076
大小:5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8
《近年我国剩余价值理论研究综述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近年我国剩余价值理论研究综述论文.freel].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2]宋涛.资本和剩余价值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通用的经济范畴[J].高校理论战线,1995,(07).[3]徐雪平,秦恒.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剩余价值论发展的阐释[J].理论界,2006,(10).[4]韩其明.从国企MBO改革看剩余价值[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5,(06).[5]卓炯.再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6.[6]李铁映.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读书笔记[J].中国社会科学,2003,(01).[7]惠宁,霍丽.论按
2、生产要素分配的价值基础[J].经济学家,2004,(06).[8]刘潮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5,(05).[9]李炳炎.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剩余价值范畴及其新的社会形式[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01).[10]林幼槐.论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与国有企业经济增加值的关系[J].学习与实践,2005,(12).[11]邱炜煌,邱依.不能动摇按劳分配为主体[J].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7,(02).[12]王清.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再认识[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03
3、).[13]董全瑞.马克思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对剩余研究的比较[J].学术研究,2005,(09).[14]荣燕.对剩余价值范畴的重新界定[J].攀登,2005,(05).[15]王世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剩余价值理论的再认识[J].北方经济,2006,(03).[16]钟玲.对混合经济中剩余价值的分析[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3).[17]乔永忠,杨永纯.论剩余价值理论纳入当下市场经济理论的路径意义[J].商场现代化,2006,(03).[18]黄灼明.简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石”和“核心”的创新[J].当
4、代经济研究,2004,(06).[19]白书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剩余价值新探[J].探索,2005,(02).[20]郝文波.深化对资本和剩余价值属性的认识[J].邢台学院学报,2005,(03).[21]越春玲,罗润东.论剩余价值范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收入分配问题[J].市场经济研究,2004,(06).[22]朱妙宽.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新探[J].经济评论,2004,(05).[23]程建华,刘晔.对剩余价值范畴的重新认识[J].中州学刊,2003,(06).[24]王承淑.增殖与剩余价值的内在一致[J].甘肃科技纵横,20
5、06,(06).[25]柳昌清.试论知识参与创造剩余价值[J].中州学刊,2003,(06).[26]程南洋、余金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探讨[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01).[27]李志远.对马克思剩余价值范畴的再认识[J].经济问题,2003,(09).[28]白永秀.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与剩余价值[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5,(04).[29]许涤新.政治经济学辞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0]彭腾.论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02).[31]周莹
6、,李志国.私营企业主收入的来源与性质[J].广西社会科学,2004,(04).[32]陈延宏.全部生产要素都应获得对剩余价值的索取权[J].理论界,2003,(02).[33]李楠.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与当代社会[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02).[34]李志国.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和剥削的理论及我国的现实[J].当代经济研究,2005,(02).[35]兰蕙,邸敏学.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剩余价值存在的必然性[J].生产力研究,2003,(02).[36]黄小毛.对剩余价值与剩余价值规律的再认识[J].经济师,2005,(09)
7、.[37]沈顺祥.对剩余价值范畴的再认识[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3,(04).[38]李菁,李培.剩余价值存在的一般条件[J].唐山学院学报,2006,(01).[39]刘旭友.剩余价值的生产力使命[J].改革与战略,2003,(09).[40]卓武扬.探析超额剩余价值的两个源泉[J].生产力研究,2006,(08).[41]卢希悦.商品中劳动含量的缩减性变动才是创造新价值的真正源泉(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05).[42]杨维,刘苍劲.论剩余价值的实现条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02).[43]
8、王爱玲,王元地.现代企业剩余价值索取权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05,(05).[44]陈光金.论社会主义社会剩余价值的分配[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01).[45]王珏.劳动力产权及其实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