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关于促进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ID:10842680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8

关于促进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_第1页
关于促进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_第2页
关于促进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_第3页
关于促进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促进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促进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关于促进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20世纪30年代开始,全球自然灾害频发,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继爆发的“八大公害事件”为代表的环境污染事故,震惊世界,人们开始对工业文明反思。近些年来我国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儿童血铅超标,江苏盐城水污染事件,职业病增多,垃圾围城,频频见诸报端。特别1月雾霾导致11省空气重度污染,3月云南等省刚刚经历了百年不遇的干旱灾害,4月,我国多地又出现沙尘暴及大风天气,被毒素色素激素浸蚀的食品早已走上百姓餐桌。危险正一步步逼来,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高能耗、高污染、高投

2、入、低产出的工业文明进行审视,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州特点的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率、高科技、健康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一、全面把握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共同构成人类文明。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包括三要素:即生态意识文

3、明;生态制度文明;生态行为文明。这三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体。生态意识文明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生态意识、生态心理、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等;生态制度文明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法律、制度和规范等;生态行为文明是一定的生态文化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各种推动生态文明向前发展的活动,包括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以及对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

4、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从战略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五位一体”的建设总布局,要求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二、州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地处湖北省西南部,云贵高原东延武陵山余脉与大巴山之间,属于武陵山区。国土面积24061.25平方公里。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地理的影响,地区一直是老少边山穷的地区,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是迅速摘掉贫穷帽子,步工业发展文明的后尘,追求带血的gdp,还是要蓝天碧水并不发展的农耕文明式的自然经济,追求gep?部分有识之

5、士对此十分纠结。据专家测算,目前我州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gdp总值的15%,超过了年平均9%的经济增长。我们正面临着残酷的社会现实,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地力下降、生物资源锐减,种种威胁,再一次敲响生态安全的警钟。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阐释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应有之义和动态过程,全新拉开了我州新一轮的文明发展的序幕,必将迎来了美丽恩在武陵山崛起。但是还有一些

6、亟待解决的习惯和问题不容忽视.一是生态思想观念落后、环境意识淡薄。很多偏远的地方还普遍承续着传统的生产习惯,这种传统的生产习惯,在目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严重影响和制约文明进程,他们按照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方式指挥着产业生产,由于思想观念落后,忽视生态环境,认为用不着担心造成环境恶化,严重了地阻碍了州域生态文明的建设。二是工矿企业和一些生产经营单位随意排放未经任何处理的“三废”,对周围环境和农作物生产的危害加重。一些饲养场所在农村任意布点,由于经济能力和技术力量薄弱,无力处理污物,环境污染严重。不合理使用农药、

7、化肥,生活垃圾和秸秆随意混杂堆放,大量农膜残存耕地无法降解等,成为地区的主要污染源。州内的很多地方没有排水设施,垃圾随意排放,一些农村的农民住房与畜禽混杂在一起,生态环境境况十分严峻。地处我国的西南酸雨区,这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中唯一尚未治理的一个。三是地区资源退化也是城乡地区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土地资源退化。由于这么多年无序利用,很多林地遭受破坏,林木保持水土和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在减退;农用地复种次数不断提高,有机肥料投入不足,需更大量投入才能维持继续高产;水资源也不是很充分,生物资源减退。有些农村地区

8、水质污染严重,农牧渔业水源形势也很严峻,同时也就降低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发展的能力。四是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的法律还不完备,生态法制建设极其薄弱,难以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由于农业资源退化和城乡环境污染,加之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致使地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趋于不协调、不合理,这些问题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同时也是由于人们在社会建设中忽视生态平衡、盲目发展而犯的错误引起。随着工业化建设范围的扩大,生态文明的提出必然能使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