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826265
大小:288.5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8-07-08
《新课程背景下“应用题”教学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程背景下“应用题”教学的几点思考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陈晓燕E-mail:chxy980824@163.com课改前“应用题”教学的简单回顾课改后“应用题”教学的突出变化当前“应用题”教学的问题与困惑新课程背景下“应用题”教学的几点建议课改前“应用题”教学简单回顾第一阶段:(1949到1965年)1956年《小学算术教学大纲(修订草案)》规定:应当用算术课和算术课外作业总时间的一半左右来学习解答应用题。简单应用题(12种)、复合应用题(2~6步)、典型应用题(11种)弊端:找类型、背结语,死套公式,用找“关键词”替代分析数量关系。第二阶
2、段:(1978年到2001年)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指出:使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一步应用题按加、减、乘、除的意义自然归类;小学阶段只学到2~3步(4步选学);典型应用题只保留了求平均数、相遇问题和工程问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发芽率、合格率、利息),按比例分配,比例尺,正、反比例应用题及列方程解等。内容由繁到简,解法由单一的算术方法到算术与代数方法相结合,能力培养由单纯重视解题技能发展为同时重视解题思路。基本教学模式:审题——读题,找已知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
3、系——或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出发;或教师讲解,或一问一答;列式解答——或教师作示范性板书,或学生板演。总结“套路”——揭示这类题的特征、解题规律、注意事项。课改前“应用题”教学简单回顾利:(1)集中编排,有着严谨的知识体系和清晰的编排脉络,体现“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式题→文字题→应用题),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高效”的教学模式,易于学生模仿、容易掌握。(2)学生有较强的分析应用题已知条件和数量关系的能力,能有条理地说解题步骤和解题思路,思维严谨有序。弊:(1)内容脱离生活实际,繁、难、偏、旧;题型高度概括(标准化、形式化、类型化、无多余
4、条件)、(2)教学目标较单一(侧重于解题技能与方法的指导,学生主要学会解题,在解题中训练学生思维能力)(3)套用模式、机械记忆。课改前“应用题”教学简单回顾新课程“应用题”教学的突出变化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学习领域存在。不再集中编排,不再单独设立“应用题”单元,不再人为分类。严谨的教材编排格局被打破,给人的感觉有点“散”。重视联系生活,重视创设情境。选材要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有时代感。新课程“应用题”教学的突出变化呈现方式多样:童话故事、人物对话、图画、表格、半文半图、文字等。新课程“应用题”教学的突出变化学习目标从学会解题转向培养应用
5、意识。教学从重视结果到重视过程。新课程“应用题”教学的突出变化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成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新课程“应用题”教学的突出变化新课程“应用题”教学的基本模式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拓展、应用第一,了解问题情境,找出数学信息。第二,提出数学问题,明确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从多于信息中找有用信息)。第三,寻求解决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第四,求得解答并检验。第五,解释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新课程“应用题”教学的基本步骤新课程下“应用题”教学的困惑困惑一:《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
6、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造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教学活动所用的机会。可是随着情境创设的增多,也出现了一些困惑:例如学生的解答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没有得到提高;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没有时间得到充分地解决;到底怎样的情境创设才是最合理最有效的?困惑二:新课程下“应用题”教学的困惑在新教材解决问题这一部分,有很多情境图,既有图又有文字。而我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有时候会忽略情境图中所反映出来的数学信息,有时图和文又不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我的问题就是这种情景图的设计是否能够真正提高学生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去搞题型教学,11种类
7、型都列入教材中。现在将这些都蕴含于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是很明显。实际问题大多是创设情境图,而不是用语言文字叙述,也不直接讲概念和数量关系,该学的知识例题不出现,使学习主线不再清晰。如果没有经验的教师,应该如何把握?对于学困生是不是事先需要做好铺垫?困惑三:新课程下“应用题”教学的困惑老教材对于解题思路都有明确的指导,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学生的解题能力很强;而新教材却省略了分析的过程,也没有给出提示,留给学生的空间很大,孩子们的解题灵活性增强了;但相对来说,学生的解题能力反而有所下降。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有这样几种做法:一是教过老版本教
8、材的教师,依然用老的方法去教;没有使用过老教材的教师,他们不会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就把落脚点放到了解答问题上;还有一些教师,以前使用过老版本的教材,现在却不敢指导学生进行分析,担心这样不符合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