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823690
大小:5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8
《维护会计信用的若干思考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维护会计信用的若干思考一、会计失真与会计失信 愈演愈烈的会计信息失真和频频曝光的会计造假案,引起了社会对会计的普遍关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我国财政部组织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和会计法执法情况检查的结果,已用事实证明了会计失真和失信的严重程度。尤其是在我国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和审计串通事件接连不断,导致投资者对会计产生了严重的信用危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虚虚实实、真假难辨,使投资者无所适从、盲目跟风,严重动摇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所谓业绩和财务报告的信心。长此下去,我国资本证券市场就会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柠檬市场”。 二、会计失信的原因分析 归纳起来,造成会计失信
2、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权不明晰,使会计失去了建立信用的基础 产权制度的基本功能是给人们提供一个追求长期利益的稳定预期和重复博奕的规则。 讲求信用就是人们为获得长期利益而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使之符合特定环境下的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清晰的产权是保证人们考虑长远利益的前提,否则信用就无从谈起。在国有产权制度下,企业经营者与其经营的企业信用没有长期的相关性,作为经济人自然选择牺牲信用而追求眼前利益。民营企业虽有明晰的产权和天然的制度优越性,但在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经济体系中,他们深感产权没有安全的保障,面临随时被剥夺的可能,因而产权实际上也是不清晰的,于是导
3、致其也失去了长远而稳定的预期,只好追求短平快,不愿意为维护和建立信用而投资。 当受托人没有追求长期利益的动机和动力时,他们就会选择不守信。所有这些不讲信用的行为,都将通过会计造假而以会计失信的形式表现出来。可见,失去了建立信用的产权制度基础,讲信用就成了空谈,什么失信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会计失信也就在所难免。 (二)政府管制过度和政府行为多变,客观上为会计失信提供了温床 政府管制越多,其政策越变化无常,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就越不稳定,建立长期的社会信用机制就越困难。例如,政府对有些经营领域和经营业务时放时管,对有些市场时开时关,随意改变和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对企业进行
4、重复和不必要的检查和评比;执行政策可以因人而异,收了税还要收费,收多少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和依据;近几年,会计法规和政策频频发生变化,政府有关部门颁布的会计规范,人们还没熟悉又开始重新修订和颁布……所有这一切,都是政府随意干涉的表现,正是政府自己创造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和寻租机会,才导致了人们对未来失去信心。更可怕的是,政府首先就不讲信誉,起到了很坏的表率作用。我国的许多上市公司,均有政府的影子在里面起着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包装上市的过程中,往往是有关政府部门在直接指挥作假,企业经营者和会计岂敢不从!这实际上是作为大股东的政府部门与企业经营者合谋侵犯中、小股东的利益,即一部
5、分处于强势地位的委托人与受托人通过联盟来欺骗另一部分处于弱势地位的委托人。所以,政府失信在前,会计失信在后。 (三)在失信的社会环境中,会计难以独善其身 各种“虚假”和“欺骗”现象充斥于社会和市场,动摇了会计诚信的基础。毋庸讳言,不讲诚信已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在这种社会和市场环境下,制假贩假者能够获得高额回报和达到某种个人目的,诚实经营者却不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于是,许多企业便要借会计之手来达到做假售假和行骗的目的。由于受自身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限制,会计人员很难顶住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和干扰,于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自然就会发生。在此背景下,我们
6、不可苛求会计人员独善其身,因为会计人也是经济人。 (四)执法效果不理想,对失信行为惩治力度不够 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是现行会计规范的基本要求。但当社会中的行为人违法获利大于守法获利时,行为人便不会选择守法;当制假贩假的风险成本低于为此而获取的收益时,行为人便甘愿承担这种风险。所以,我们不能奢望行为人会自觉自愿地守法守信,而必须运用法律和行业自律规范(准法律)提供足够有效的约束力,使得违法不守信者得不偿失,甚至付出高昂的代价。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相应法规和制度的执行、监管与惩罚均缺乏力度,给造假和失信者不能产生足够的威慑力。惩罚对象和标准弹性大、不明确、也不具体,在
7、执行过程中,还存在大量的执法腐败问题,往往使造假和失信者反而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五)媒体的舆论监督不力,信息交流和传播受阻,打消了失信者的后顾之忧 信息交流和传播越来越广,受托人的守信意识就会越强,因为有关受托人不守信的信息公开得越早,受托人不当获利的时间就越短,其不守信也就越不合算;有关受托人不守信的信息传播得越广,受托人就无法通过空间的转移来继续行骗,即不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但在我国,作为信息交流和传播的有效工具的新闻媒体,由于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以及新闻审查与管制制度的牵制,使许多本该报道的造假和失信事件无法及时地加以披露和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