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研究述评的论文

我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研究述评的论文

ID:10820896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8

我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研究述评的论文_第1页
我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研究述评的论文_第2页
我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研究述评的论文_第3页
我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研究述评的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我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研究述评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研究述评的论文[摘要]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一项以心理学原理为主要理论基础的侦查技术,与以物理痕迹为对象的其他侦查技术相对应,它的鉴定对象是心理痕迹,因此可以提供一些其他技术手段无法获得的信息,对于侦破那些物证不充分的案件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就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内涵、原理、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对国内的有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关键词]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侦查心理痕迹近年来,犯罪心理测试技术逐渐获得了人们的认可,被广泛运用于刑事侦查中。它的用途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有助于认定犯罪嫌疑人或知情人;二是有助于及时、准确地排除无辜人,澄清事实;三是有助于

2、帮助侦查人员分析、解决口供与证据之间,口供与口供之间的矛盾,辨别真伪;四是有助于提供侦查方向,增加办案人员的信心;五是有助于增大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压力,为突破案件奠定基础;六是有助于在法定时限内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侦查案件的效率。本文从内涵、原理、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对犯罪心理测试技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一、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内涵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又称“心理测试技术”)源于侦查人员对嫌疑人进行谎言识别的实践,因此也曾被称作“测谎技术”。现代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在心理学、生理学、电子科学等多门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对于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概念

3、,国内已有多位学者进行了阐释,本文不再进行一一罗列,结合多位专家的观点,将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概念阐述如下:主试人员经了解和分析案情,描绘出犯罪嫌疑人(或知情者)的心理痕迹、选择适当的心理刺激并编制相关测题,通利用专门的心理测试仪和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记录被测人对施测过程中所呈现刺激的心理生理反映,进而评判被测人员与犯罪活动的关系的一种侦查技术。.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鉴定对象是被测人员的心理痕迹,这种心理痕迹的侦查是通过被测人员生理指标的变化来实现,这些生理指标包括:皮肤电、脉搏、呼吸、血压、动作等;被测人员的范围包括犯罪嫌疑人、知情人和相关者等,应根据具体案件来确定,范围

4、不宜过大;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包含“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硬件”包括多通道心理测试仪和智能计算机,“软件”包括电子测试程序和合理编制而成的测题。心理测试技术的实施过程包括六个阶段:犯罪心理痕迹的动态描绘;犯罪心理测试题的合理编制;心理测试前的访谈;利用心理测试系统、智能计算机进行施测;对同步声像图谱进行综合评判;测试后的心理讯问。二、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对感知过的外界信息都会存留一定的心理痕迹,即我们常说的记忆。记忆包括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期记忆三种,划分的标准是记忆痕迹存留时间的长短。而信息在人脑中保持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该信息对个体生活、生

5、命意义的大小和个体感知该信息时感受到的刺激的强度、体验的深刻程度等因素。对于作案人和知情人,尤其是对于那些实施杀人、爆炸、抢劫、贪污、贿赂、诈骗、强奸、纵火、投毒、特大盗窃、涉枪、涉毒、绑架人质等严重犯罪的作案人或知情人而言,案发现场会使他们感受到强烈的心理刺激,让他们的情绪处于应激状态,作案过程也会作为一个特殊生活事件,长期存留在他们的记忆中。因此犯罪分子和知情者心里必然会留下痕迹。犯罪记忆是一种长时记忆,这种记忆储存的内容包括与犯罪相关的认知经验和情感经验。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在情绪处于应激状态时会出现一些生理反应,如呼吸速度异常,甚至出现屏息;心跳加快,血压升

6、高;体温微升,前额、手掌等位汗液排泄增加;肌肉微颤,声音颤抖,脸部肌肉抽搐等。有些变化明显,可以肉眼感到或通过其它方式感知,有些则较隐蔽或细微,只能借助灵敏的电子仪器才能识别并记录下来。这些生理反应一般不受个体主观意志的控制,因此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对于鉴定心理痕迹具有可靠性。犯罪心理测试技术要做的就是检验被测者特定心理痕迹的有无。主测人员在测试过程中给刑事案件相关人员呈现适当的刺激,如果被测者是案犯或知情者,就会唤起他们的相关记忆,激发他们的情绪反应。而心理刺激与生理刺激反应之间存在对应伴生的关系,即只要有某种心理刺激,就会有相应的生理反应出现,因此,呈现适当的刺激就可

7、以诱导出案犯或知情者的心理生理反应。这种诱导技术的核心是选择适当的心理刺激,并正确地组织心理刺激。为了灵敏的捕捉这种由心理痕迹引起的生理反应,专家设计出了专门的仪器,即多通道心理测试仪。多通道心理测试仪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引进、学习和改进等几个阶段。由我国公安部审定监制的pg-i、a型心理测试仪自1991年6月问世以来,在基础实验和应用办案中已发展成为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心理测试系统。该仪器的开发基于中国人心理测试的基础实验、基于中国人心理实验研究的报告。基于心理学众多专家学者的实验研究数据,尤其基于中国近20多年犯罪心理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