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五下第一单元(1-4)教案

青岛版科学五下第一单元(1-4)教案

ID:10812304

大小:6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8

青岛版科学五下第一单元(1-4)教案_第1页
青岛版科学五下第一单元(1-4)教案_第2页
青岛版科学五下第一单元(1-4)教案_第3页
青岛版科学五下第一单元(1-4)教案_第4页
青岛版科学五下第一单元(1-4)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青岛版科学五下第一单元(1-4)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食物到哪里去了教学目标: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2、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够珍爱生命;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3、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教学重点:食物的消化过程是怎样的。教学准备:碘酒、滴管、试管、淀粉液、馒头等。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是寒假后老师第一次和你们上课,猜一猜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请同学们仔细品尝,体会一下,食物到哪去了?二、探究活动 (一)认识消化器官1、认识人体消

2、化器官的名称(认识食道、胃、肠)指导学生认识肠分大肠、小肠、直肠及胃的位置形状等。激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2、食物在人体中的旅行还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让我们用自己的手跟踪食物的旅行好吗?每到达一个器官就告诉我好吗?3、食物的消化过程是不是像同学们所说的这样那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学生观察图介绍)(二)口腔的作用 1、过渡:你看,食物的消化的确是个复杂的过程吧。食物旅行的第一关要经过哪里?(口腔)  一会让我们来嚼馒头,猜一猜馒头在口腔中会不会发生变化?除了形状、颗粒的变化外还会不会有变化?你们认为

3、馒头会变成其他的物质可能与什么有关系?(唾液)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一起咀嚼馒头,不要咽下去,仔细体会馒头在口腔里发生里什么变化? 2、请一名同学把嚼过的馒头吐在培养皿中。咀嚼过的馒头形状和颗粒的确发生了变化,他真的会变成了其他的物质吗?有没有办法证明一下?  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淀粉液来代替馒头,看看桌上的材料,你能设计个实验证明唾液与馒头之间到底有没有变化吗? 3、指导学生设计实验4、归纳试验方法:课本第3页实验提示5、分组实验并观察现象6、汇报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淀粉液滴入碘酒后不变色,没有加入

4、唾液的淀粉液滴入碘酒后变成蓝色。7、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唾液能将淀粉转化成别的物质。 8、出示: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细嚼馒头会有甜味。(三)食物的消化1. 给大家看一幅有趣的图画,能看懂这幅图吗?画得是什么内容?我们的消化器官每天都在辛勤的工作着。小组之间互相说说,讲给大家听听好吗?2.师小结食物消化吸收的过程三、消化器官的卫生保健1.师:我们的消化器官这样辛苦地为我们服务,你有没有话要对他们说。是呀,我们真应该好好保护我们的消化器

5、官,我们应该怎样做呢?2.学生结合课本图片和生活经验说一说怎样保护消化器官。3、师生小结四、课后拓展:办一期关于消化系统卫生保健的手抄报。板书设计:1食物到哪里去了消化器官: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路线: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直肠食物的消化:2.我们的呼吸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和阅读认识呼吸的意义。2.知道呼吸器官的名称和呼吸的过程,养成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学重点:呼吸的过程是怎样的。教学准备:;玻璃管、集气瓶、烧杯、澄清的石灰水、气球、软尺、火柴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人每天都要

6、吃食物,是因为要从食物中获得长身体所需的营养和获得热量。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人为什么要呼吸?呼吸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呼吸器官”。(板书课题)二指导学生认识呼吸的意义。1分组用保鲜袋收集自己呼出的气体。①谈话:我们不停地进行呼吸,吸进去的是什么?呼出来的又是什么?②学生实验,汇报实验现象。③师生小结:保鲜袋刚刚罩在口和鼻上时,呼吸还正常,过一会儿,感觉到呼吸困难。这是为什么呢?可能是因为保鲜袋内的空气中氧气越来越少了,二氧化碳越来越多了。2推测吸进和呼出的空气成分有什么变化。①谈话:开始时保

7、鲜袋里是什么气体?现在保鲜袋里还有气体吗?它的成分有没有变化?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你的推测。②学生讨论。③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开始时保鲜袋里的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现在保鲜袋内空气中氧气可能变少了,二氧化碳可能多了。我们可将燃烧的火柴棒放进袋中,火柴立刻熄灭了,说明缺氧;再把澄清石灰水倒入袋中,变浑浊,说明袋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3实验:检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变化。①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②师生小结:实验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很少,所以燃着的火柴会熄灭。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袋中晃动后,变

8、浑浊了,说明袋中的二氧化碳较多。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我们知道了人在呼吸中,要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人体只有连续不断地得到充足的氧气,“生命之火”才能旺盛,才能源源不断地供给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三、指导学生测量每分呼吸的次数,认识静坐时、活动后每分呼吸的次数是不同的。1测量静坐时,每分钟呼吸的次数。①讲述: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停地呼吸,你知道你1分钟呼吸多少次吗?每人用右手掌平伸进胸部,默数1分钟呼吸的次数,并作记录。②学生活动:学生实验(由教师统一计时,学生默数),并填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