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799447
大小:58.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08
《名誉权纠纷中的评论与侮辱性言辞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名誉权纠纷中的评论与侮辱性言辞问题一、何谓评论与侮辱性言辞?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规定:“以书面、口头等方式宣扬他人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1]这表明,诽谤和侮辱是侵害名誉的两种方式。该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涉及到“评论”问题:“新闻单位对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内容基本属实,没有侮辱内容的,不应当认定为侵害其名誉权;主要内容失实,损害其名誉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名誉权。
2、”如何理解法条中的“诽谤”、“侮辱”和“评论”?这里涉及到侵权言论的种类问题,即那些言论是具有法定的侵害名誉性质(defamatory)?在我国,有的学者将诽谤界定为传播虚伪事实或者发表不当评论致人名誉受损的侵权行为,诽谤(包括不当评论)与侮辱相并列。[2]而有的学者并没有将不当评论列为诽谤的一种形式,而认为诽谤仅仅是传播虚伪事实,传播虚伪事实和侮辱是侵害名誉权的两种主要方式。[3]主张不当评论为诽谤之一种的学者并没有给“评论”做一个明确的界定,从其使用该词的情况来看,评论是针对事实发表的意见。[4]何谓“侮辱”?学者一般认为是贬损他人人格的行为,侮辱与诽谤不同之处在于,诽谤具有误导他人
3、认识的作用,而侮辱则不具有,社会上的其他人一般不会相信书面或者口头侮辱的内容是真实的。[5]本文认为,言论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事实、意见(评论)和情绪。如果不纠缠中文“诽谤”的含义,可以看到在实践中可能被认为具有侵害名誉性质的言论有三种:传播虚假事实,发表不当评论,表达侮辱性言辞。评论是指一个人从主观出发对已确认的事实作出的价值判断,评论者在评论时相信所依据的事实是真实存在的。简言之,评论就是根据事实发表的意见,并不包含对事实的指控。评论有针对人物的评论和针对行为的评论两种。前者如指称他人为“流氓”、“混混”、“恶霸”、“贪官”等等,把某人评定为人群中低劣的一类;后者如评论某种行为是“
4、对的”、“错的”或“违法的”等等。侮辱是针对人格的贬损,旨在降低人的尊严。它旨在表达一种轻蔑或仇恨的情绪。这种言辞大概也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比喻类言辞,即将某人比喻为人类之外的其他类别,例如“狗”、“猫”、“猪”、“鼠”等等,视人不成为人;二是直接辱骂。然而任何定义都是简单的,现实情况是复杂的。在现实中,准确地认定侵害名誉言论属于哪一种并不容易,几种类别之间的界线是模糊的,往往存在着杂揉现象。例如,我们说“张三贪污了五十万,”这句话传播了一个事实。如果这个事实是虚假的,这句话便损害了张三的名誉。如果说“张三贪污了五十万,是一个贪官”,后半句所表达的是我们对这个事实的评论。但是如果我们仅仅说
5、“张三是个贪官”而公众并不知道其中原因,那么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张三的评论,而且包含了一些未揭示的事实,即有关张三贪污的事实。如果我们说“张三是这家国有企业的蛀虫”,或者画一只正在偷吃粮食的老鼠,旁边写着张三的名字。这构成侮辱性言辞。但是这种侮辱性言辞亦暗含着对事实的指控,——如果张三贪污的事实没有被揭示出来的话。赤裸裸的辱骂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涉及事实问题。所以从是否暗含事实的角度,评论和侮辱性言辞都可以分为两类:纯粹的和非纯粹的。纯粹的评论或侮辱性言辞不包含未揭示的事实;非纯粹的则包含这种事实,或所涉及的事实没有被揭示出来。学界对于名誉权纠纷中的事实问题已作了不少研究。本文以下依次讨论
6、评论和侮辱性言辞问题,以丰富和推进对这后两个问题的探讨。 二、评论问题非纯粹的评论可能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其中原因,并不是评论者发表了某种意见,而是他暗示了一些事实。未揭示的事实有可能侵害名誉权,构成侵权案件的诉因。在诉讼中,法庭可以要求评论者揭示评论中所包含的事实。其后的问题便是,这种事实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纯粹的评论引起两个问题,一是评论所依据的事实是否必须是真实的;二是纯粹评论本身是否构成侵权。第一个问题意味着,如果评论所依据的事实被确认是虚假的,评论者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评论者不同于事实的传播者,他只是采信了他人所发现或传播的事实。如果评论者并不知道所依据的事实是虚假的,或者没有
7、理由知道事实是虚假的,即使事实真的是虚假的,也不应负责。如果要求评论者必须首先调查事实的真假之后才能发表评论,就可能压制了很多的评论。例如,报纸报道南方某城市的一位干部挪用了各地捐给灾区人民的救济款,北方某城市的一读者想写一篇评论性文章批评这种现象,如果法律要求他所依据的事实必须属实,他只好放弃这种发表意见的愿望,因为他不可能为了写一篇文章而千里迢迢地去调查报纸的报道是否属实。即使这篇报道后来被确认是虚假的,也不应要求依据这篇报道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