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若干理论问题

有关“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若干理论问题

ID:10779761

大小:7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08

有关“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若干理论问题  _第1页
有关“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若干理论问题  _第2页
有关“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若干理论问题  _第3页
有关“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若干理论问题  _第4页
有关“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若干理论问题  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关“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若干理论问题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有关“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若干理论问题前言“音乐神童”,向来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特别是“音乐神童”多发之“纯粹器乐音乐”兴起的近代,这个话题更具有特别的魅力。但是,象莫扎特这样的“音乐神童”之灿烂光芒,却眩晕了人们的心智。以至于人们很少、甚至从来也没有认真思考过“音乐神童何以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所谓“音乐神童”,并不仅仅是“先天遗传”的结果,而是儿童“特殊先天秉赋”与“早期音乐教育”反馈互动的产物。就此意义而言,“音乐神童何以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似乎应当使其转型成为如下这样一个更加科学的问题:“两岁至十一岁左右儿童之早期音乐教育何以往往取得

2、较为成功的结果?”与此对照的论题是:“数学、逻辑学、以及其它一些进行纯粹抽象形式运演的学科,成才的一般年龄,似乎相对较音乐成才的年龄要大”。其中定有某种内在的原因可寻,其中一定有某种内在的机制可探。本文之宗旨,就是在本文作者建构之“人文进化学”(牛龙菲,1985,1987,1989,1990)(1)的理论框架之内,对与此有关的问题进行初步的理论探索。一根据“人文进化学”的研究,人类的进化,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单纯的生物进化,而是人类生物进化、人类社会进化、人类文明进化之共济耦合的反馈协同进化(2)在此“人文进化”过程中,人之行为能力的发育、成熟、增长,并非单纯

3、受先天遗传之生命基因的控制,而是与其生存的社会群体关系网络中在其体外相对独立存在的历史文明密切相关。不仅在族类的层面上,人类生物进化、人类社会进化、人类文明进化之间有一种复杂的共济耦合、反馈协同关系;其个体的发育、成熟,以及其能力的习得、增长,也受到机体、社会、文明这三个方面的制约、影响。具体而言,每一个体,自怀胎之日起,便开始置身于一个复杂的社会群体关系网络之中,每日每时受到体外文明的直接、间接刺激,并开始将其“内化”。只是在成熟到一定阶段,此“内化”之“体文明”,才始成为“习得能力”,才通过具体的行为实践,作用于周围的世界,“外化”为客体的“对象”,汇入

4、人类体外文明的大系统之中。此被卡尔·马克思称之为“人的本质的对象化”(3)的历史文明,又将再次“内化”为某一个体的“习得能力”。如此,“内化”之间,有一种“往复循环”(reycle)的反馈机制。此正如下图所示—一就此“内化”与“外化”的反馈机制而言,人之童年是一个关键的时期。俗语说:“三岁看老”。人之童年阶段“内化”的“体外历史文明”,将对其成熟之后一生的“外化”实践,具有某种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这种“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自“童年”的“史前期”—一“胎儿期”,便开始发生。在胚胎发育期,就胚胎与母体的关系而言,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物进化重演系统”;但就处

5、在复杂社会群体关系网络中,且存在于一定文明时空中的母体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而言,胚胎的发育仍在一个人类生物进化、人类社会进化、人类文明进化之共济耦合、反馈协同进化的人文进化系统之中。因此,就族类的层面而言,以“胎教”形式进行的体外文明之“内化”,仍处在“外化”与“内化”的往复循环圈中。正如日本诧摩武俊《儿童的性格与心理》一书所说:“在孩子出生之前就已经存在着一个有形无形的文化圈子”(4)。但是,这个“有形无形的文化圈子”,是通过母体的中介对胎儿发生影响。正因如此,所谓“胎教”,说是“教子”,其实是通过“教母”以间接“教子”。汉代刘向在其《烈女传·周室三母》中所提

6、出的“胎教”概念,正是因此而要求怀孕的母亲“目不视邪色,耳不听淫声,夜则令瞽颂诗道正事”。对于有自觉意识的成人社会而言,不仅对“胎教”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尤其更看重“儿童的早期教育”即“幼教”。明代孙志宏在其《简明医彀》一书中便曾言及:“古云:‘教妇初来,教子婴孩’,一生人品善恶,高下全看幼时。”正如西人弗兰克·戈布尔在评述“马斯洛心理学”时所说:“幼年时期是重要的时期—一在这一点上,实际上心理的所有学派都殊途同归。”(5)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出生时,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人类的孩子是在某一时代的某一家庭这样的一个社会文化的环境中度过相当于其它动物在胎内发展的

7、时期。”(6)。在此,“子宫外的生长期”(7),“人类智力的形成是儿童正在成熟的神经结构、正在发育的智力结构和他们周围的言语、行为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8)。在此过程中,“体外文明”的信息刺激,不仅仅只是作用于儿童的心理发育,还将作用于儿童的生理发育,并在“实体长入”的意义上“内化”于儿童的生理结构之中。正因如此,皮亚杰才特别强调:“表现型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之间从胚胎发生阶段起就存在着的一种不可分离的相互作用的产物,这就使得要在天赋的东西与获得的东西之间找出一条固定的界限是不可能的,因为在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发展所特有的自我调节区域;在认知性行为水平上,就更是

8、这样。”(9)。也正是基于同样的认识,《汉书·贾谊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