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法治校以德治校的思考论文

关于以法治校以德治校的思考论文

ID:10776713

大小:5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8

关于以法治校以德治校的思考论文_第1页
关于以法治校以德治校的思考论文_第2页
关于以法治校以德治校的思考论文_第3页
关于以法治校以德治校的思考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以法治校以德治校的思考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以法治校以德治校的思考论文1问题的提出1.1道德问题是世界性问题。不仅我国重视道德教育,外国也同样重视,而且关注的面更广,层次更深。我国和法国的高考作文题目都曾涉及道德问题,其目的是引导考生思考道德问题。1.21问题的提出1.1道德问题是世界性问题。不仅我国重视道德教育,外国也同样重视,而且关注的面更广,层次更深。我国和法国的高考作文题目都曾涉及道德问题,其目的是引导考生思考道德问题。1.2道德滑坡。现代社会物质高度文明,人们在追逐经济利益的同时淡化了道德的规范,致使家庭道德迷乱、职业道德缺乏、社会道德丧失,道德问题显得更加重要

2、。1.3学校道德陷入困境。社会处于转型期,市场经济的大潮,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物质利益,又不可避免地冲击了现有道德。学校道德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说:“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必须认识到,如果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人们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失去行为的正确规范,要把以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这段话强调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意义,对学校的道德教育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法是刚性的,它严格地规范人们外显行为;德是

3、弹性的,它从内心约束人们的行为。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如何结合学校实际落实以法治校以德治校,使学生在法的约束下,从内心规范行为成为必然。2以法治校随着普法教育的深入,法治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自觉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愈来愈深入人心。千年来为民众所赞誉的“清官情结”逐渐淡出,民主法制得以张扬。这是社会的进步,思想的进步。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日益完善。人大常委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务院制定了《教师资格条例

4、》、《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对于学校依法管理,依法执教提供了法律依据。尽管法律法规比较完备,但有法不依,“好心”违法的事在校园中仍时有发生。教学违法主要表现为:2.1教育侵害人格权教师使用侮辱性的语言训骂学生,如“猪脑子”、“呆瓜”、“木头”等,使学生人格受到侵害,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2.2教育侵害名誉权如教师把男女学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当作早恋,于是个别谈话,班级公开批评教育,上报学校通报,侵害了学生的名誉。2.3教育侵害隐私权如有的教师公开学生的身心疾病、个人成绩、家庭关系等隐私。2.4教育侵害身体健康权

5、如体育课中,学生因病不能长跑,老师却强行要求学生长跑,结果学生疾病复发。2.5教育侵害受教育权教师随意停学生的课,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2.6教育侵害公平权老师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冷漠歧视,对优秀学生悉心关爱,侵害了学生教育的公平权。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家长、学生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因此教育行政部门知法守法势在必行。法治社会呼唤公民的法律意识,呼唤法律知识的普及。学校、教师不仅要知法守法,更要担负起普法的义务。3以德治校学校的目标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这三点包含了德育目标

6、会做人;学习目标会学习;发展目标会合作。但学校道德教育的现状堪忧、难点突出、任务艰巨。3.1现状三种道德(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社会道德)缺乏有机的链接,导致道德的迷失。中国文化是小家文化,在小范围内,人们恭谨礼贤孝,进退有度,长幼有序;一旦进入大范围,其状况就令人担忧。学校不是真空,社会大环境的种种因素,诸如利己、金钱、享乐、物质利益等意识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堂而皇之的或隐或显的对下一代道德价值判断形成强烈的冲击波。这种冲击使得中学生在道德观上陷入迷惘。3.2难点家长,甚至学校和教师认为,学生只要抓好学习,其他可以忽略,这导致了学生

7、的道德滑坡。上海市长徐匡迪在青少年道德教育论坛演讲时指出“教育概念首先应当是一个道德概念,因为教育的实践具有道德性质,教育不应也从不在道德上保持中立。古今中外的教育史都已表明,向受教育者明确表述对某种目的或价值观的正确取向,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天职,教育应该首先是人类一项杰出的道德养成的事业。”传统道德观与多元价值观冲突,使道德价值取向尚不成熟的中学生感到困惑。调查显示,传承人类文化、文明、道德、情感的文学名著,中学生竟然不喜欢读,这令人忧虑。其实,人生最重大的事情都是围绕信仰和价值问题发生的,前人的著述给我们打开了了解世界、认识社会

8、的大门,而中学生拒绝入门,自断传承的纽带,不免使自我陷入浮躁、浅薄。3.3原因①道德教育缺少亲和力很长一个时期,学校的德育教育注重的是思想观念的建立,从幼儿到大学都是爱祖国,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等等。这种教育本身没有错。但这种概念式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