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笔写现实墨洒边塞——晚唐于濆诗歌创作简论

简析笔写现实墨洒边塞——晚唐于濆诗歌创作简论

ID:10774516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8

简析笔写现实墨洒边塞——晚唐于濆诗歌创作简论  _第1页
简析笔写现实墨洒边塞——晚唐于濆诗歌创作简论  _第2页
简析笔写现实墨洒边塞——晚唐于濆诗歌创作简论  _第3页
简析笔写现实墨洒边塞——晚唐于濆诗歌创作简论  _第4页
简析笔写现实墨洒边塞——晚唐于濆诗歌创作简论  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析笔写现实墨洒边塞——晚唐于濆诗歌创作简论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简析笔写现实墨洒边塞——晚唐于濆诗歌创作简论论文关键词:于渍社会问题边塞古体诗  论文摘要:晚唐国运将弛,士气日丧,诗歌题材与创作倾向趋于嘲云戏月,刻翠粘红,轻视社会民生等问题的真实反映;艺术上,追求字句的精雕细刻,“观唐诗至此间,弊亦极矣(辛文房《唐才子传》)。于渍在晚唐后期虽不为时人所重,但却能一反当时浮艳雕饰的诗风。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弊病及边塞问题,现实主义倾向比较明显。相对于前人,有一定的突破。  于演(832一?),字子漪,籍贯不详,曾寓居尧山附近。其先京兆(今陕西西安)人。会昌时,为乡贡进士。流寓河南、江苏等地,曾远赴边塞。咸通二年(861)登进士

2、第,坎坷仕途,官终泗州判官。其诗质朴无华,明快直切,一反当时浮艳雕饰的诗风,并从不同角度揭露了社会的黑暗。辛文房指出于演等晚唐诗人“能反桌下流,更唱痦俗”(《唐才子传》)。  一、笔写现实歌民病——揭露社会黑暗的诗  1.“十户手胼胝,凤凰钗一只。”——反映贫富差距,显示社会不平  于演生活在晚唐,在当时创作倾向趋于嘲云戏月,刻翠粘红,轻视社会民生的大背景下,尽力摆脱诗歌对仗、平仄、用韵等形式上的束缚,远承《诗经》和汉魏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近取杜甫、元白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着重从各个不同的方面揭示社会矛盾,做到了“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自居易《寄唐生》),语言质朴无

3、华,锋利尖刻。  于溃生活在社会下层,对于当时社会上贫富不均的现实有深刻的体会,在其作品中,往往通过强烈的对比手法对这一主题进行集中的反映。代表作品有《富农诗》、《拟古讽》、《古宴曲》、《山村叟》、《苦辛吟》、《季夏逢朝客》等等。《古宴曲》一诗通过贫富生活的强烈对照,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穷奢极欲的荒淫生活。  开头四句,不直接写人,但写了上朝的气派,下朝的喧闹,读者可以从中推想出身处其中的人过着多么奢华的生活。接下来两句是通过写侍女的娇艳来写宴会的盛况。下一句笔锋一转,写出了一个有强烈对比性的画面:“十户手胼胝,凤凰钗一只。”最后四旬写只知享乐的富豪,从高楼向下望见那些肩

4、挑柴薪的穷人,竟不相信他们也是生活在长安的人。此时用空间上的高低显示出富豪与百姓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将全诗推到了全新的境界。展示了上层官僚养尊处优的生活之后,又进而揭示了他们精神世界的极端空虚与愚昧无知。最后从富豪的角度写出“笑指负薪人,不信生中国”,讽刺其无知,也能在其中看到作者的“一把辛酸泪”。  《富农诗》则刻画了一个为富不仁的吝啬鬼形象,诗的开头有一段小序就点出了富农虽“集粟万庾,马牛无算”却“生不遗,死不赠”的特点。诗中“骨肉化饥魂,仓中有饱鼠”两句通过强烈的对比十分形象地刻画出了富农生性吝啬,坐视同族亲人饥饿而死而不伸出援手的丑恶嘴脸。结尾表达愿望:谦让礼义之

5、风在四海之内盛行起来。此处刻画的富农形象与大多数作品中冷冰冰的富家人有所不同,形象比较丰满,生动传神。他处心积虑地聚敛财富,却对钱财有一种病态的重视,成为金钱的奴隶,让人觉得他既可恨又可怜。作者把富者和贫者的关系拉近了一些,他们是血脉相连的同族之人,可由于一贫一富就会有一方是“骨肉化饥魂”,一方是“仓中有饱鼠”的结局。让读者更深一步体会到贫富的差距带来的不公是多么严重。  《山村叟》、《苦辛吟》、《边游录戍卒言》、《子从军》等都是通过对比,表达了爱憎之情。对世间种种不平的描写几乎没有任何的渲染与夸张,让人们在朴素的语言和真实的事件中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  2.“空有花

6、如面”,“独自盘金钱”——从女性角度揭露社会不公  于演对封建社会的女性寄予了更深刻的同情。在他的四十五首诗歌作品中女性题材就有十题十一首。《里中女》是通过农家女和富家女的巨大差别为贫家女子鸣不平的。诗的前四句以池中鱼不知海水深来比喻穷乡僻壤的女子无从想象富贵人家的生活。“贫窗苦机杼,富家鸣杵砧”指穷苦人家的女儿辛辛苦苦在窗下织布,织成后统统交给富人,因此捣洗衣料都成了富家的事。接下来将采桑女的种种美好资质和她们的贫苦生活作对比:桑下女天生一双明亮的眼睛,但因为生活贫苦,只能见到野蒿制成的簪子,见不到精致的束发工具;桑下女有西施之貌,却幽处野里;有韩娥之音,而湮没无闻。

7、此诗与一般的同情贫女的诗作不同,诗中没有因为里中女贫困就对她一味地赞扬,而是指出了“珠玉不到眼,遂无奢侈心”,即里中女不是天生纯朴,富家女也不是生来尚豪奢,而是环境使然,导致他们之间不同的原因是财富对人纯洁心灵的腐蚀。与之相似的还有《织素谣》。《织素谣》以民谣的形式通过对贫女和歌妓的对比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贫女夜夜操劳,辛苦织素却衣食无着,而由于“五侯”过着奢靡的生活,所以以声色娱人的歌伎可以“一曲古凉州,六亲长血食”。诗的最后两句以讽刺的口吻劝贫女画眉学歌来抨击当时封建统治阶级荒淫生活和堕落的社会风气。  《越溪女》和《拟古意》则是通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