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769663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8
《实验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实验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论文多年教学工作使我认识到,学生知识的增长,各种能力的发展,数学素质的提高,归根结底是与学生的实践活动分不开的。因此我在教育教学中引导他们自己动手、动脑,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以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和学生学习需求。正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要关注学习者的自身感受与个体学习,改变不利于学习者发展的学习方式,注重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即新课程理念下的在“做”中学。 以小学数学为例我是这样做的。我首先做到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上,感悟和体验,并亲历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即探究的过程,在使学生得
2、到知识的同时,捕捉知识、探索知识。 一、发现数学 作为一门古老的基础学科的数学,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方法和规律,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让学生寻找数学,感到数学是那样的熟悉亲切,即神奇又深奥,教师可引领学生走进数学殿堂,并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被数学所吸引。从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最终爱上数学,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 如:我在班上开展了“寻找身边的数学活动”于是学生们就找来自己喜欢的游戏。如:拍球比赛的数学、跳绳比赛的数学、寻找东西花钱的数学等等,学生深深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 二、在操作中学数学。 我们常说:理论
3、来源于实践,而实践又指导理论,学生的学习也不例外,特别是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由表象到抽象的一种渐进过程,学生在操作中能够获得亲身体验,又在体验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数学的学习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背景上的活动,只有亲自动手操作才能知真伪,才能让猜想和假想转化为真理。正如数学家皮亚杰指出: “传说的数学缺美,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的。”的确,传统的数学有违儿童的认知能力,故此,作为课堂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研究者的教师,课上能动手操作的就一定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小学低年级数学,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等活动进行数的认识与计算,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领悟,使学生感
4、悟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源于生活,通过做一做让学生运用实物或模型进行试验,边动手边动脑,教师引领学生,探究发现建构新知识。如:教学4的乘法口诀时,我就是采用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很快就写出了算式,并归纳出4的乘法口诀。所以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看,只有注重学生的操作,才能有自己的切身体验,才能对事物有一种直观地认识,进而体现出努力活动源于实践操作的这一基础思想。 三、观察与归纳数学 操作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观察和比较,进而归纳出学生所学的知识。心理学中所说:小学生的思维是以直观表象思维为主,他们在思考问题时,是以自己已有的感情经验为基础进行的。我在教学中凡是能够
5、通过观察可以获得知识的,我都会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规律,找出结论。如在教学二年级认识角的大小时,通过让学生自己转动活动的角在小组交流。然后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结果学生都能顺利说出自己的发现,然后引导学生转出一样大小的角,我有意选择两个边长不一样而角的大小相等的角来前面展示,让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两个角哪地方相同?”生答:“角的大小相同。”“哪地方不同?”a、颜色不同。b、边的长短不同。师在进一步引导的同时总结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 四、在合作交流中学数学。 由上不难看出,学生所获得某些结论,单靠个别学生难以完成,从某种意义上说应是集体智
6、慧的结晶,还需要通过学生合作交流。教师和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之间由于存在年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只要教师尽力接近于学生间的距离,深入了解学生的经历、经验和能力,就容易交流产生共鸣。特别是学生之间他们具有相同的年龄知识结构和相近的生活经历,他们之间的交流就更容易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营造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互帮互学,合作学习,增强学生间的学习信息的传递交流,才能真正实现课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团结协作,形成优势互动,资源共享。这样就能更有力地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视野,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如:教学小学二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我问:35+
7、18可以怎样算?有的同学说可以用竖式算。我又问:还有别的算法吗?于是引导学生先在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再集中汇报,汇报时有的学生说:可以用口算:先算36+10=46再算46+8=54。有的说:先算30+10=40再算6+8=14,最后算40+14=54还有的说先算:36+20=56,再算562=54等,我将学生所说的这些算法一一板书在黑板上。但我不满足于此,于是我就让学生对这些算法进行比较,问哪种好?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喜欢?并及时给与评价,当这节课将要结束时,学生再汇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