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园林文化论文

理解园林文化论文

ID:10768701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8

理解园林文化论文_第1页
理解园林文化论文_第2页
理解园林文化论文_第3页
理解园林文化论文_第4页
理解园林文化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理解园林文化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理解园林文化论文..毕业内容摘要北京市园林局在新世纪提出了“文化建园”的方针,并曾在2001年6月召开过“文化建园”的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对这个方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抓住了园林艺术发展的核心和主线,尤其符合“三个代表”精神,代表先进的文化方向和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已经深入了人心。本文想就“园林文化”谈一些个人的理解......北京市园林局在新世纪提出了“文化建园”的方针,并曾在2001年6月召开过“文化建园”的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和领导..毕业,对这个方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

2、抓住了园林艺术发展的核心和主线,尤其符合“三个代表”精神,代表先进的文化方向和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已经深入了人心。本文想就“园林文化”谈一些个人的理解。“文化”,大而言之是泛指人类创造的一切事物。但在多数人的心目中,文化是一种高层次的东西。我小的时候,人们说上学是学文化,学问好就是文化高。后来进一步认识文化,好像主要是指文学、艺术和意识形态领域,因为“文化大革命”就是从这些领域开始的。而如今把衣食住行,烟洒茶饭,乃至完全不登大雅之堂的事情都归于文化,反倒令人有些迷茫。有好事者于是把文化又分为“

3、雅文化”和“俗文化”,但何为“雅”、何为“俗”,却不容易界定。具体到园林文化,它到底包括什么内容,怎样理解,归雅归俗,也都有值得探讨的空间。最近常有人提起,园林的本质可以说是自然之人化和人的自然化。那么,也可以说园林文化的基本线索,就应该是如何使自然人化和使人自然化。园林自初创之日起,就是人类意识中理想王国的形象模式,也是各文明民族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理念的艺术模式。中国的园林艺术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在世界上独成体系又影响深远的东方园林的代表。它的发展虽有盛衰曲折,但其主流一直是在为“天人合一”

4、这个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探索并创造最理想化的直观的艺术表现形式。无论皇家园林在广阔山水之间的楼台殿阁,还是文人园林潇洒的疏窗竹影,亦或是文学作品中描写得如真似幻的大观园,究其根本莫不如此。它是中国人把自然人化和把人自然化的艺术方式,也就是中国园林最基本的文化内涵。真正优秀的中国园林如颐和园、寄畅园、网师园等,都会让它们的观赏者无时无刻不感受到这种博大思想的浸润。过去,我们曾经长期忽视,甚至践踏园林固有的文化内容,弄得园林到底是什么都不知所云,但后来又出现了简单地往园林上贴文化标签或附会历史掌故的畸形

5、文化现象。殊不知,中国园林里固然附有大量的匾联题刻,也有典故传说,但是其文化的真谛却在于造景。中国园林造景,概言之就是通过人工与自然的巧妙组合,把观赏者引入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之后或可在要紧处以联匾题刻等手段,不失时机地点破机锋,引起人们对景观更强烈的共鸣。《红楼梦》里贾宝玉为大观园题写对联,以及后来结海棠诗社,中秋夜林黛玉和史湘云凹晶馆联句等情节,都把园中因景生情,因情生文的过程描写得十分真切,同时也把园林景观向更高层次的“人化”过程生动地展现出来。所以我觉得这里有个“本”和“末”的问题,天下

6、的园林都首先通过由人创造的景观来表现其文化。那些依附于景观的文字、典故,若有助于景观特定文化的表现,则是有价值的;倘若把人引离了景观自身,则有蛇足之嫌。造园与说园都要有,但造园是本,说园是末,万不可倒置。创造景观是自然之人化,那什么是人的自然化呢?法国19世纪著名女作家乔治·桑在她的《印象和回忆》中有一段浪漫的叙述:“我有时逃开自我。俨然变成一棵植物,我觉得自己是草,是飞马,是树顶,是云端,是流水,是天地相接的那一条地平线;觉得自己是这种颜色或那种形体,瞬息万变,去来无碍,时而走,时而飞,时而潜

7、,时而饮露,向着大阳开花,或栖在叶背安眠;天鹅飞升时我也飞升,蜥蜴跳跃时我也跳跃,萤火和星光闪耀时我闪耀。总之,我栖息的天地仿佛是由我自己伸张出来的。”这段话可以说代表了欧洲人在发现了自然美之后的欣喜之情,作家沉浸在与大自然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意和解放的感受之中。中国人对自然美的认识比欧洲人早得多,也更为深刻和细腻,同时相对西方的激情表达,中国人主要表现的是“闲情”,所以才能创造出中国式的园林。然而人们经常忽略了中国人在创造园林的同时,也创造了一种生活,创造这种生活的目的,简而言之就是返朴归真,用今

8、天的话说就是回归自然,就是把社会化的人重新自然化。中国人也曾把返朴归真称为山居岩栖,这是一个更生活化的用语。当然,山居岩栖在一般情况下是一种精神上的愿望,与真实的村夫野叟的辛苦匮乏本来就不完全一样,而后来所谓“山居岩栖”多半就成了园林生活的代名词。较之山居岩栖更现实的是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生活,其代表人物是陶渊明。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已成为中国人理想田园生活的经典写照。在中国古代的文山诗海之中,描写园林生活的数不胜数,我独喜爱元代诗人滕宾的两首《行香子》。其一:“水竹之居,吾爱吾庐。石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