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流行病学及相关因素研究现状

龋病流行病学及相关因素研究现状

ID:10768695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8

龋病流行病学及相关因素研究现状_第1页
龋病流行病学及相关因素研究现状_第2页
龋病流行病学及相关因素研究现状_第3页
龋病流行病学及相关因素研究现状_第4页
资源描述:

《龋病流行病学及相关因素研究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龋病流行病学及相关因素研究现状【关键词】龋齿;龋病易感性;口腔卫生;流行病因素;危险因素  龋病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继癌症、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患病率高、危害范围广。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龋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60%~90%的学龄儿童及大部分成年人均受到龋病的影响[1]。我国乳牙龋患发病严重,1995年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资料表明[2],我国儿童乳牙龋病患病率为76.5%。已引起国内外许多学者的重视,并对儿童龋病的流行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做了不少研究,以寻找合理有效的预防方法。现将其研究现状进

2、行综述如下。  1龋病流行病学情况  2004年,FT=3.0,欧洲地区DMFT=2.6,而在非洲DMFT=1.7。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儿童患龋率仍低于各国的平均水平,但已出现上升趋势。而在过去的20年中,西方工业化国家儿童的患龋率尽管高于各国的平均水平,但已呈下降的趋势[1]。在我国,对儿童龋病的患病情况、发展趋势有不少研究。1999年全国第二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2]:乳牙龋患率高,龋患严重,而恒牙龋患状况较轻。在部分城市,如银川市从1990~2001年,对市区青少年进行了龋病调查,并对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

3、[3],随年代的进展,龋病患病率、龋均、龋面均都呈下降的趋势。而部分城市患龋情况却有上升。对龋病的流行研究还显示出龋病的流行具有城乡差别。在我国四川,12~13岁儿童DMFT指数在城市、郊区、边远地区差异具有显著性:城市儿童DMFT指数最高,边远地区最低[4]。  2与龋病流行相关的因素  2.1社会经济地位社会经济地位与龋病的关系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Schou等[5]发现社会地位与儿童牙齿健康的关系是刷牙与牙齿健康关系的2倍,是食糖量与龋关系的4倍。而Grindefjord等[6]认为如将微生物、社会地位和饮食作为龋病预

4、测因子,则预测龋病的准确性可高达79.8%。社会经济地位对龋病的影响主要通过蔗糖消耗量、口腔卫生观念和口腔保健行为变化而实施。社会经济地位对家庭摄糖量、对口腔卫生关注程度、饮食习惯和口腔预防措施的利用等因素产生影响。当社会经济地位低下时,家庭糖摄入量和其它因素均处于较低水平,此时龋病危险性较低;当社会经济地位上升时,首先体现在蔗糖摄入量增加,而口腔卫生、饮食习惯和预防措施方面的改善作用尚未显现出来,这时患龋危险性上升。随着社会经济地位的进一步提升,除了蔗糖摄入量继续上升外,对口腔卫生的关注程度、良好生活习惯的要求以及对口腔预

5、防措施的利用均相应提高,此时蔗糖摄入在龋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性相对下降,表现为龋患率下降[7]。  2.2蔗糖摄入情况从流行病学研究到一些专门对糖与龋病关系的研究,都一致肯定糖在龋病的发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人们进一步注意到摄入糖的频度的重要性。郭颖等[8]研究也发现吃糖的频率与龋病呈正相关。国内文献多支持此报道,龋病发病和进展不完全取决于吃含糖食品的数量,而在于每天吃含糖食品或进餐的次数。控制食糖次数在预防龋病中比控制糖量更为重要。也有研究[9]证明,在有正确口腔卫生措施和良好生活习惯存在的情况下,蔗糖对龋病的影响较小。B

6、urt[10]等认为糖虽然是是致龋因素,但在龋病病因学中的重要性已不如从前。尽管如此,蔗糖作为龋病病因之一,对龋病的作用仍是肯定的。  2.3口腔健康行为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可以预防龋病,是牙齿的保护因子。Rise和Holund[11]认为口腔健康行为分为刷牙行为、复杂的牙科行为和吃糖行为。具体包括:①口腔卫生行为(刷牙行为、使用牙线、牙签行为);②自我口腔保健行为(自我诊断行为、自我预防行为和自我治疗行为等);③选用预防保健措施的行为(选用氟化物、窝沟封闭行为等);④口腔服务设施利用行为(定期口腔健康检查、求医行为等)[1

7、1,12]。口腔健康行为中,以刷牙、使用含氟制剂和定期检查较为重要。Stecksen-Blicks等[13]从1967~2002年采用同一方法对4岁儿童进行龋病及相关因素(口腔卫生习惯、使用氟情况及糖的摄入量)进行研究,发现刷牙对降低儿童龋患率有积极作用。口腔健康教育是以教育的手段促使人们主动采取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以达到建立自身的口腔健康行为,维护口腔健康的目的。由于父母是儿童获得口腔健康知识的最主要途径之一,所以最合理的提高儿童保健意识的方法是使家长掌握准确的口腔健康知识,然后再传授给儿童。学校对儿童的口腔健康行为有潜在

8、的、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学校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口腔健康教育,但是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将会使他们终生受益[14]。儿童龋病的发病情况和家长及教师的口腔健康行为有密切联系。KiqanukaSN和AstromAN[15]对学龋前儿童进行调查发现,教育水平不一样的家长对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