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简析从马克思的“同时胜利论”到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简析从马克思的“同时胜利论”到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论”

ID:10766428

大小:7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0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简析从马克思的“同时胜利论”到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论”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简析从马克思的“同时胜利论”到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论”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简析从马克思的“同时胜利论”到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论”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简析从马克思的“同时胜利论”到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论”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简析从马克思的“同时胜利论”到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简析从马克思的“同时胜利论”到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简析从马克思的“同时胜利论”到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论”【摘要】为您整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简析从马克思的同时胜利论到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论,欢迎阅览!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认为,世界历史是近代以来人类在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基础上,依靠世界市场的自发联合,在世界范围内共同创造的历史,也是人类社会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地自发地实现统一的历史。造成人类自发统一的客观力量是工业革命,它产生的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1]114,因为它创造了交通工具

2、和现代化的死界市场,控制了商业,把所有的资本都变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货币制度得到发展)、资本集中[1]114。实现人类在世界范围内自发统一的主体力量资产阶级凭借大工业和世界市场的力量开创了世界历史,实现着人类的自发统一。资本所具有的无限扩张的本性驱使它的主人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2]276。在这个历史阶段,资产阶级社会的真实任务是建立世界市场(至少是一个轮廓)和以这种市场为基础的生产[3],因为资产阶级历史时期负有为新世界创造物质基础的使命,一

3、方面要造成以全人类相互依赖为基础的普遍交往,以及进行这种交往的工具,另一方面要造成发达的生产力,把物质生产变成对自然力的科学统治[4]。由于资产阶级开创了世界历史,因此资产阶级的统治必然是世界性的,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范围内联合起来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消灭资本主义。也就是说,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1]86-87。这样一来,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1]86-87。这就是马克思十分有名的关于共产产主义革命的同时胜利论。为了实践这个理论

4、,马克思在世的时候曾经组织过共产主义者同盟(1847年6月建立),并为该组织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1864年又建立了第一国际,并通过第一国际领导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尽管马克思晚年根据俄国土地所有制的特点,提出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的成就用到公社中来[5]。这样,就可以使俄国社会避免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极端不幸的灾难,而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6]251。但是,马克思同时也指出这种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

5、号而相互补充的话[6]251。也就是说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才能成功,这说明马克思直到晚年并没有根本改变自己的观点。随着世界历史的深入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马克思当年关于共产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的设想在实践上无法立即实现。当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之后,列宁提出了一国胜利论,并率先在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世界上先后出现了十多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把列宁的一国胜利论的观点看作是对马克思的同时胜利论的发展。但是,当我们面对社会主义实践后来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20世纪后期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

6、时,今天重新比较这两个观点,可能对我们准确理解社会主义在世界历史阶段的性质、地位、使命和前途等问题会有一定的启发。列宁的一国胜利论确实是对马克思的同时胜利论的发展,但这种发展只是局部意义上的补充,而不是全局意义上的推进。马克思的同时胜利论实际是从世界历史视野出发,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作出的战略性判断,它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战略指导意义。而列宁的一国胜利论实际是从世界历史发展的特定时期(即帝国主义世界大战时期)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作出的战术性决断,它对于某些国家和地区来说具有实际的战术指导作用。当帝国主义国家之间进行瓜分殖民地的世界大战时,在帝国主义统治比较薄弱

7、的地区就出现了有利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机会,如果无产阶级政党能够及时地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社会主义革命就完全可以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历史已经证明列宁这个战术性的决断是正确的,苏联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机会赢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利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机遇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但后来的历史同样证明了马克思的战略性判断并没有错,也没有过时。因为在世界历史阶段,由于资本主义的统治具有世界性质,反对并消灭资本主义的斗争就不可能在个别国家取得彻底的胜利。只有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并在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在世界历史阶段占统治地位的国家能够消灭

8、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取得彻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