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马鞍形焊缝焊接运动系统数学模型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马鞍形焊缝焊接运动系统数学模型的研究
2、第1....lunathematicalmodelforsaddle-seamaterialScienceandEngineering,ShenyangPolytechnicUniversity,Shenyang110023,China)Abstract:Theoperationprincipleandkiictraceofsaddle-jointkiicsystemforeaccuratemahematicalmodelsandakindofautmaticcontrollingshemeforthem
3、odelareprovided.Throughsomepracticalentitisprovedthatthisautomatictrackingsystemcanmakeanidealsadde-seamtrackingduringa;athematicalmodel; 近年来,随着焊接自动化的发展,对鞍形焊缝实现焊接自动化已势在必行。但由于其焊接运动复杂,要实现其自动跟踪控制,必须建立准确实用的数学模型,本文就如何建立马鞍形焊接运动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1 焊接运动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马鞍形焊缝是接管与筒体两柱面正交的相贯线,
4、是一条三维空间曲线,其水平面投影为一圆周曲线,而在高度方向上对应于不同的角度θ,存在相应的落差h,通常称之为马鞍落差,见图1.图1马鞍落差图 由于马鞍形焊缝具有上述特点,目前用来焊接该类焊缝的焊接设备,其运动系统的构成大致类似。现就所采用的马鞍形焊缝焊接运动系统作一介绍,其结构示意图见图2.图2马鞍形焊缝焊接运动系统示意图 整个系统是通过三爪卡盘定位安装在工件上。当系统工作时,回转电机旋转,带动整台焊机的运动系统回转,也带动了位于焊机横梁下端的焊炬围绕工件做圆周运动。与此同时,位于焊机横梁上的提升电机转动,通过减速箱传动给曲柄滑板机构,从
5、而带动焊炬做上下往复运动,这一往复运动可作为补偿运动,实现马鞍落差补偿,将该运动与焊炬的回转运动相叠加,即可实现焊炬沿焊缝做马鞍形轨迹运动。 但在实际焊接过程中,为满足焊炬始终对中焊缝的焊接工艺要求,焊炬还要不断的做角度调整运动。这是由于在焊炬绕接管(或人孔)做马鞍形轨迹运动时,焊炬的倾角对应于马鞍形轨迹上不同的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横梁旋转角度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变化关系,若不加以调整,则焊炬就不能够时时对中焊缝,导致偏弧,焊缝成形不好,严重影响焊接质量。因此,焊炬的倾角需要被不断的调整,即要求图2中的步进电机带动焊炬在角度调整弧形架上做
6、绕焊缝的偏转运动。此外,为保证焊接过程中焊剂不致洒落,焊缝应始终处于平焊的最佳位置,因而工件应在滚轮架的带动下做缓慢偏转转动,其转角大小与横梁转角的大小有关。 综上所述,一个完整的马鞍形焊接运动系统应能够同步实现焊炬的回转运动、上下往复运动、焊炬的角度调整运动及滚轮架的偏转运动。2 数学模型的建立 由上述分析,针对该焊接运动系统的实际焊接运动,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采用图3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图3马鞍形焊缝直角坐标分析图2.1焊炬回转运动及上下往复运动数学模型 由图3可见,这是两个正交的圆柱面,半径为r的小圆柱面N(相当于容器接管)与半径
7、为R的大圆柱面M(相当于容器筒体)之相贯线即是正交马鞍曲线。引入三个角参变量:横梁转过的角度θ;滚轮架转过的角度α;焊炬偏转角β.则圆柱面M之参数方程为N圆柱面之参数方程为联解以上两式并消去α,可得 (1) 若令i=r/R,简称为筒径比,设主轴转速为v,则其转角θ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为则焊炬回转运动的数学模型可表示为 (2) 随时间t的变化,焊炬上下往复运动的数学模型可表示为 (3)2.2焊炬偏转运动数学模型 焊炬偏转角β的大小如图3所示,它是直线L与XOY平面的夹角,当横梁转过θ角时,对应于马鞍形曲线上的一点A,作A与Z轴所在的平
8、面P,P与筒体相切成一椭圆G,过A点作G的切线L,则L与平面XOY所成的角β即为焊炬偏转角。平面P的方程为P(x,y,z)=0,即y-xctgθ=0P平面切筒体柱面M所成的椭圆方程为过椭圆上点A(x0,y0,z0)的切线方程为其中Mx0、Px0分别为在点A的值,同理可得则可得切线L的方程为 所需的焊炬倾角β即为该切线L与平面XOY(即)的夹角,再由直线与(4)平面夹角公式,得将由式(1)所得的马鞍曲线方程代入整理,得 随时间t的变化,焊炬角度偏转运动的数学模型可表示为2.3滚轮架偏转运动数学模型 由图3简化得图4. 平面ABCD是过焊
9、点A的密切面,即在点A处由筒体的所有切线所组成的面。平面AECO相当于图中的横梁旋转所成的平面P(即y-xctg=0)AE=r,则这两个平面的交线AC即为图3中的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