堕落女性,冉升明星,新的视野:试论作为白话现代主义的上海无声电影论文

堕落女性,冉升明星,新的视野:试论作为白话现代主义的上海无声电影论文

ID:10752277

大小:6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8

堕落女性,冉升明星,新的视野:试论作为白话现代主义的上海无声电影论文_第1页
堕落女性,冉升明星,新的视野:试论作为白话现代主义的上海无声电影论文_第2页
堕落女性,冉升明星,新的视野:试论作为白话现代主义的上海无声电影论文_第3页
堕落女性,冉升明星,新的视野:试论作为白话现代主义的上海无声电影论文_第4页
堕落女性,冉升明星,新的视野:试论作为白话现代主义的上海无声电影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堕落女性,冉升明星,新的视野:试论作为白话现代主义的上海无声电影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堕落女性,冉升明星,新的视野:试论作为白话现代主义的上海无声电影论文本文将讨论作为“大众现代主义”(popularmodernism),或更确切地说,“白话现代主义”(vernacularmodernism)的1920和1930年代的上海电影。关于白话现代主义,我曾在另文中细述,用以讨论所谓经典时期的美国电影,亦即1910年代后期至1950年代为止的好莱坞电影。(1)在彼文中,我论述了经典好莱坞电影风行全球的原因。我认为,经典好莱坞电影毋庸置疑有以政府支持的工业扩张策略作后盾.freelin)即把此一历史与体制看作探索现代性意义及其命运的决定性战场

2、。(3)这一主张使现代主义美学的视野得以延伸,从而纳入大批量生产、经大众媒体传播,并由大众消费的现代性的各种文化表现。这些表现包括时装、设计、广告、建筑及城市环境、日常生活质地的转化,以至新形式的经验、交流及公共形态。它们构成纷繁的话语形式,一方面是经济、政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体现,同时也对这一进程做出反应。我选择“白话”(vernacular)一词,以其包括了平庸、日常的层面,又兼具语言、习语、方言等涵义,尽管词义略嫌模糊,却胜过“大众”(popular)一词。后者受到政治和意识形态多元决定(overdetermined),而在历史上并不比“白话

3、”确定。(4)白话现代主义这一概念所要干涉的第二方面关系到美国电影研究方法上对现代主义和经典主义这两个概念令人遗憾的两极对立。这包括从“后1968心理分析-符号学电影理论”到近年来新形式主义(neo-formalist)和认知学(cognitivist)框架内对“经典好莱坞电影”(ClassicalHollya)的详尽阐述。(5)我将“经典”电影作为专门术语对待,这一术语在电影研究这门学科形成期时起过关键作用,它描述了以好莱坞片场时期(1917-1960)为集中体现的电影生产方式和艺术形式。就这一特定意义来说,“经典”电影指的是占统治地位的叙事电影

4、,这类电影围绕角色心理及其主观能动性展开线性且非介入性的叙事,包括一整套成规:电影的每一元素无不渗透因果动机;时空统一并从属于叙事功能;形式上遵循一系列惯例诸如重复及变化、呼应、平衡、对称;全片结构统一、叙事完整。对经典形式最关键的是连贯性剪辑体系。这包括从开场镜头到特写的分镜头,继之以诸如镜头反应镜头、行动的方向一致、按角色视角剪辑等等。连贯性剪辑系统不仅保证电影材料屈从于叙事逻辑和个别角色,同时也制造了一个封闭性的叙事结构,一个看似独立存在的虚构世界,让观众作为隐身的宾客通过想象进入其中。正是这些看似透明和中性的手法,以及由“想象的能指”所实现

5、的观影者虚幻的完满感、主宰力和认同性,被1970年代的心理分析—符号学电影理论定性为经典好莱坞的根本意识形态作用,即将特定的种族、性别、财产、权力自然化。(6)与此类似,新形式主义及认知学学者诸如大卫波德威尔(DavidBordaexperience),它们在经典电影的规范内运作,却又与之形成张力,对其规范起离心作用。(16)纷繁的类型(genre),群星及影迷的狂热崇拜,诸如影院建筑、现场音乐伴奏以及“电影演出”之类的招徕手段(attractions)将我们领入电影文化(filmculture)这一领域,(17)这一文化同时又是新兴的现代文化的一

6、部分,包括美国及其他国家的时尚、娱乐及休闲。正如玛丽凯伯恩描述战前上海观看好莱坞电影的情形那样,“观众中的一员可能带上自己的裁缝师以袭用银幕上看到的最新时尚;电影从业者自身也可以长时间逗留在影院中从最新的美国电影中学到电影技巧”。(18)两者当然是不同种类的剪裁课,尽管不必彼此排斥。问题不在于这是否证明了经典好莱坞电影的身份、普遍性和优越性,而在于这些学到的技法如何被使用,在文化翻译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现象,这些重写在一个迅速变化,既是国际性大都市又富于地方性的公共空间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如果我认为电影或某一特定种类的电影为现代性充满矛盾的体验提供了感

7、知反应场的论述有其价值的话,其他现代化进程中的大都市也应该同样出现着各种可相比拟而又与其不同的白话现代主义,而不仅仅是在西方。问题在于这一假设在理论和历史写作上有着复制西方话语霸权的危险;它同时也忽视了由美国电影一开始就压制当地电影实践(这之前法国电影担当了同样的角色)造成的不平衡状况——忽视了电影最初就被看作西方技术和文化现代性的一部分进入当地的事实。(然而就这一点来说,我应该重申格拉齐亚的观点,即应将好莱坞电影的功能同早期殖民性的大都市文化有所区分。)尽管如此,我认为1920年代和1930年代的上海电影代表了一种独特的白话现代主义,它生发于与美

8、国及其他外来模式的复杂交汇,同时又汲取并改变了中国戏剧、文学、绘画、印刷品文化诸方面通俗和现代主义的传统。(19)我认为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